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晦日
人老时情薄,春深花意微。
暄寒南北异,风俗古今违。
即事无同异,旁观有是非。
食蔬如许瘦,饱肉未须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诗中提到,年纪大了,情感变得淡薄;春天已经深了,花的意象却变得微弱。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古今风俗的不同,显示出生活的多样性。在观察事物时,总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作者认为,吃素菜的人虽然瘦弱,但吃肉的人并不一定就需要肥胖。
注释
- 人老时情薄:人年纪大了,情感变得淡薄。
- 春深花意微:春天已经很深,但花的意象却显得微弱。
- 暄寒南北异: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
- 风俗古今违:古代和现代的风俗习惯不同。
- 即事无同异:在事物面前,总有不同的看法。
- 旁观有是非:旁观者总会有是与非的判断。
- 食蔬如许瘦:吃蔬菜的人会很瘦。
- 饱肉未须肥:吃肉的人不一定需要肥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作品常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思索,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晦日》写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感悟。诗人在此诗中,试图通过对比和观察,表达对人情、风俗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晦日》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比和观察,展示了他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开篇提到“人老时情薄”,表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逐渐淡化的无奈与感慨;而接下来的“春深花意微”,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消逝的感觉。诗中提到的“暄寒南北异”和“风俗古今违”,展现了社会的多样性与变迁,反映出诗人对不同地域和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状况的关注。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即事无同异,旁观有是非”,引出对人们看法不同的思考,似乎在指出人们在面对同样事物时,往往因立场、经历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判断。最后两句“食蔬如许瘦,饱肉未须肥”,则是对饮食的幽默反思,揭示出一种生活的哲理:人们的外在表现并不能完全反映内在的真实。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对人情冷暖的敏锐感知,值得细细品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人老时情薄”:随着年纪的增长,内心的情感逐渐稀薄。
- “春深花意微”:春天的生机虽然仍在,但美好的花朵却显得微弱。
- “暄寒南北异”: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反映了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 “风俗古今违”:古代与现代的风俗存在显著差异。
- “即事无同异”:面对同样的事物,总会有不同的理解。
- “旁观有是非”:旁观者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判断。
- “食蔬如许瘦”:吃素的人常常显得瘦弱。
- “饱肉未须肥”:吃肉的人并不一定就需要肥胖,表达了一种对饮食的反思。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如“暄寒南北异”和“风俗古今违”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多样性,表达了对人情冷暖和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情:代表人情感的复杂和变化。
- 春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南北:体现地域文化的差异。
- 风俗:反映社会习俗的变迁。
- 食蔬与肉:隐喻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春深花意微”,意指什么?
A. 春天的花很美
B. 春天的花已经凋零
C. 春天的生机在减少
D. 春天的花开得很多 -
“食蔬如许瘦,饱肉未须肥”所表达的意思是?
A. 吃素的人一定很瘦
B. 吃肉的人一定很肥
C. 饮食和外貌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
D. 大家都应该吃肉
答案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通过饮酒抒发对人生的态度。
诗词对比
- 陈师道的《晦日》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但前者更注重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而后者则更强调对人生的豪情与放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折射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师道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