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寇秀才寄下邳家兄》

时间: 2024-09-19 21:52:21

少共千忧老一官,中间毁誉两茫然。

去留有命真如此,俯仰从人郤未然。

故著江山供极目,正将强健人新年。

惊逢小杜风流胜,信有衣冠不乏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共千忧老一官,中间毁誉两茫然。
去留有命真如此,俯仰从人郤未然。
故著江山供极目,正将强健人新年。
惊逢小杜风流胜,信有衣冠不乏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年轻时我少有烦恼,老了却只是一官半职。中间的毁誉让我感到茫然。去留都是命运的安排,俯视仰望他人的评价也未必能改变什么。于是我描写江山以供远眺,正期待着新年的到来,强健的人们。惊喜地遇见小杜(指杜甫)风流才华超群,确实有衣冠之士不乏贤能。

注释:

字词注释:

  • "少共千忧":年轻时少有烦恼。
  • "毁誉":指的是坏名声和好名声。
  • "俯仰":俯视与仰望,形容处于他人评价之中。
  • "供极目":提供眼前的风景以供远望。
  • "小杜":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典故解析:

  • “小杜”是杜甫的别称,他被称为“小杜”是为了与大杜(即杜甫的另外一位同代诗人,或指杜甫的名声比较)相对。杜甫以其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诗才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白云,宋代詩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注重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常常结合个人的经历与社会的感受,具有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陈师道对人生经历的反思时期,面对官场的纷争与个人的名誉问题,诗人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豁达的态度。此时正处于北宋时期,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现象普遍,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反思社会现实。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名誉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少共千忧老一官”引出人生的经历,从年轻时的无忧无虑,到年老时的官场生活,感受到的却是“毁誉两茫然”的无奈。这句话揭示了诗人面对名声和评价的复杂感受,似乎在表达对外界评价的无能为力。

接着,诗人继续探讨命运的安排,认为“去留有命真如此”,这种宿命论让人感到无奈,诗人对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感到无所适从,但并没有消极的态度,而是采取了一种豁达的心态,接受这种命运的安排。

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极目远眺江山的情景,表达了对于新生活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尤其是“惊逢小杜风流胜”,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诗人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转向了对时代贤士的赞美,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共千忧老一官”:年轻时少有烦恼,年老后却只是一官半职。
  2. “中间毁誉两茫然”:在这过程中,名声的好坏让我感到迷茫。
  3. “去留有命真如此”:去留都是命运的安排,无法改变。
  4. “俯仰从人郤未然”:无论是俯视还是仰望他人的评价,都无法改变我的境遇。
  5. “故著江山供极目”:于是我描写江山,以供远望。
  6. “正将强健人新年”:期待着新的人生和强健的人们。
  7. “惊逢小杜风流胜”:惊喜地遇见小杜,他的风流才华超群。
  8. “信有衣冠不乏贤”:确实有衣冠之士不乏有才之人。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时的无忧与年老后的官场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 典故:通过提及小杜,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深度。
  • 比喻:江山作为远眺的对象,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在官场中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有才之士的敬仰。这种情感在时代变迁与个人命运交织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忧”:象征着青年时的无忧无虑与年老时的烦恼。
  • “江山”: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壮丽的前景。
  • “小杜”:象征着才华与风流,代表着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陈师道的“少共千忧”意指什么? A. 年轻时的快乐
    B. 年轻时的烦恼
    C. 年老时的忧愁
    D. 年老时的快乐

  2. 诗中提到的“小杜”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陶渊明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陈师道的《次韵寇秀才寄下邳家兄》与杜甫的《春望》在反映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方面有相似之处。两者都通过个人的经历反映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感受,同时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才华横溢之人的敬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陈师道集》
  • 《唐诗三百首》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陈师道的《次韵寇秀才寄下邳家兄》,希望能启发您对古诗词的热爱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