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晚归寄诗友 其四》

时间: 2025-01-17 09:34:37

红绿羞明眼,攲斜久病身。

年龄不待命,湖海却留人。

点滴花间露,新鲜柳上春。

情怀将底用,诗外不须频。

意思解释

湖上晚归寄诗友 其四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原文展示:

红绿羞明眼,攲斜久病身。
年龄不待命,湖海却留人。
点滴花间露,新鲜柳上春。
情怀将底用,诗外不须频。

白话文翻译:

红与绿的颜色让人难以直视,身子因为长久的病痛而显得斜歪。年纪增长不等人,但湖海却依然让人流连。花间的露珠滴滴答答,柳树上春意盎然。对情怀的抒发是否要过于频繁,诗作之外其实并不需要太多。

注释:

  • 红绿:指花草的颜色,常用以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
  • 羞明眼:让人感到刺眼,难以直视,比喻景物的美丽。
  • 攲斜:指身体因病痛而倾斜。
  • 年龄不待命:指时间无情,年纪一天天增长。
  • 湖海:指湖泊与海洋,象征广阔的天地。
  • 点滴:形容露珠的滴落。
  • 情怀将底用:对情感的表达是否需要过于频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字景山,号懋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兼具哲理性和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湖边,表达了诗人归来的感受以及对朋友的寄情。湖泊的宁静与自然的美丽,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媒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湖上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开头两句“红绿羞明眼,攲斜久病身”,通过对色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景,同时反映了诗人因病而感到的无奈与疲惫。接着“年龄不待命,湖海却留人”,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然而自然的湖海却让人感到心灵的归属,形成一种对比与反思。

后两句“点滴花间露,新鲜柳上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花间露珠的清新与柳树的绿意,象征着希望与活力。最后一句“情怀将底用,诗外不须频”则是对情感表达的反思,诗人似乎在问:情感的表达是否真的需要频繁?这不仅是对诗作的自省,也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红绿羞明眼”:生动描绘了春天的色彩之美,令人感到眼花缭乱。
    • “攲斜久病身”:诗人以病态的身体映射出对生命的无奈与感慨。
    • “年龄不待命”: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湖海却留人”:虽然时间无情,但广阔的自然却给予人们归属感。
    • “点滴花间露”:形象地描绘了清晨的露珠,象征生命的希望。
    • “新鲜柳上春”:生动呈现了春天的生机。
    • “情怀将底用”:反思情感的表达方式。
    • “诗外不须频”:强调诗人对诗作的态度,表达情感无需频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自然的变化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红绿羞明眼,攲斜久病身”,展现了工整的对称美。
  •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人生无常与自然美的对比,反思情感表达的频率与深度,展现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红绿: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湖海:象征自然的广阔与心灵的归属。
  • 花间露:象征生命的希望与纯洁。
  • :象征春天的生机,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绿羞明眼”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春天的美丽
    B. 诗人的病痛
    C. 湖泊的宁静
    D. 友人的情谊

  2. 诗中提到“年龄不待命”,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不要浪费时间
    B. 时间无情,年纪增长
    C. 年龄不重要
    D. 生命短暂

  3. 诗人最后一句“诗外不须频”的意思是: A. 诗作需要经常创作
    B. 情感表达不需频繁
    C. 生活应多写诗
    D. 诗歌应简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侧重于国事与个人的忧虑。
  • 王维《鹿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归属感,与陈师道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宋诗精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