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况之提刑途中遇雪》
时间: 2025-01-06 08:18: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况之提刑途中遇雪
作者: 韩维 〔宋代〕
云凝野旷接高低,
切切寒侵使者衣。
客路恍惊霜鬓改,
家山回望玉觞飞。
更添宿雨催花润,
未放春雷起蛰威。
柳色压堤清溜满,
舣船持酒待君归。
白话文翻译:
在苍茫的野外,云雾凝聚,远近高低的景色模糊不清;
寒风刺骨,让行者的衣服感到冰冷。
在旅途上,我恍惚间看到自己的白发仿佛在霜中变了颜色;
回望故乡,酒杯在空中飞舞,渴望着团聚。
更有昨夜的细雨,催促着花朵的滋润,
春雷尚未发出,蛰伏的威势依然存在。
柳树的嫩绿,压低了河堤,清流满溢;
我停船持酒,等待你归来。
注释:
- 云凝:云雾聚集。
- 野旷:形容野外空旷。
- 切切寒:形容寒冷侵入的感觉。
- 使者衣:行者的衣服。
- 客路:旅途中。
- 恍惊:恍惚间惊觉。
- 霜鬓:白发,形容年岁已高。
- 玉觞:美酒的酒杯。
- 宿雨:前一夜的雨。
- 催花润:催促花儿生长。
- 春雷:春天的雷声。
- 蛰威:蛰伏的力量。
- 柳色压堤:柳树的颜色压低了河堤。
- 舣船持酒:停船准备喝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宋代诗人,字德明,号静斋,生平事迹多与诗词相关。他的诗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注重情景交融。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行旅途中,正值隆冬时节,作者在雪中行走,感怀故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春天的向往。
诗歌鉴赏:
《和况之提刑途中遇雪》这首诗以冬季的雪景为背景,将行者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结合在一起,展现了深厚的情感。诗的开头通过描绘雪天的苍茫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寒冷的氛围,使读者能感受到行者在旅途中的艰辛与惆怅。接着,作者通过“恍惊霜鬓改”的描写,表现了岁月无情的流逝与对青春的追忆。
在情感上,诗中“家山回望玉觞飞”一句,传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似乎在酒杯中寄托着对团聚的渴望。同时,作者对春天的期待也隐含在“更添宿雨催花润,未放春雷起蛰威”之中,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将带来生机与希望。
最后两句“柳色压堤清溜满,舣船持酒待君归”则是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期盼,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浓厚的乡愁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凝野旷接高低:描绘了一幅广袤无垠的雪景,云雾笼罩,远山近水模糊交接,表现了冬日的荒凉。
- 切切寒侵使者衣:寒冷的天气让行者的衣服感到刺骨,传达出旅途的艰辛。
- 客路恍惊霜鬓改:行走在路上,看到自己的白发,感慨时光飞逝。
- 家山回望玉觞飞:回望故乡,似乎在举杯祝酒,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 更添宿雨催花润:昨夜的细雨滋润了大地,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未放春雷起蛰威:春雷尚未响起,万物依然蛰伏,象征着希望的来临。
- 柳色压堤清溜满:柳树枝条低垂,河水清澈流淌,表现出春天的气息。
- 舣船持酒待君归:停船饮酒,期待友人的归来,表现出温暖的人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玉觞”比喻美酒,增强了诗意。
- 拟人:将春雷和蛰伏的威势拟人化,增加了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切切寒侵”和“宿雨催花”,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以冬雪为背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寒冷与孤独,映射行者的心境。
- 酒:象征团聚与欢喜,寄托思念与期待。
- 柳: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家山:象征故乡,表达对归属感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凝”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温暖的春天
- B. 冷清的冬天
- C. 繁华的城市
-
“恍惊霜鬓改”中的“霜鬓”指的是什么?
- A. 青春
- B. 白发
- C. 霜冻
-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盼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韩维的《和况之提刑途中遇雪》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首诗都描绘了旅途中的感受,但韩维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强调自然景色与酒的豪放,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包括韩维的诗作。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对古诗词进行详细解析的书籍,有助于理解诗歌的背景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