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寺危城外,高冈大海滨。
塔攒千叠翠,楼纳一江春。
钟磬声犹昔,孙刘迹已陈。
废兴怀往事,闲话共樵人。
白话文翻译:
在高耸的城市外,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坐落在高岗与大海的边缘。
寺塔层层叠叠,翠绿如千重山,楼阁迎接着春江的美景。
钟声和磬声依旧如昔日那般悠扬,孙权和刘备的踪迹已经成为往事。
面对兴废的历史,我与樵夫闲聊,怀念着往日的经历。
注释:
- 古寺:古老的寺庙,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危城:高耸的城池,给人一种稳固而又险峻的感觉。
- 高冈:高高的山岗,象征着宏伟与壮丽。
- 千叠翠:形容塔楼层叠如山,绿意盎然。
- 一江春:春天的江水,寓意生机与活力。
- 钟磬声:寺庙中的钟声与磬声,代表着佛教文化的悠久。
- 孙刘:指历史上著名的孙权与刘备,暗示历史的变迁与人物的兴衰。
- 废兴:指历史的兴盛与衰落,反映出时间的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冒椿,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变革的时代,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的时期。诗人在游历古寺时,感受到古老文化的底蕴与历史的沧桑,因此写下此诗,寄托对往事的怀念。
诗歌鉴赏:
《甘露寺》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自然美的诗。诗人通过对古寺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富有哲理的画面。开篇以“古寺危城外”引入,立即设定了一个高耸、古老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景。接着,诗人通过“塔攒千叠翠,楼纳一江春”的描写,表现出寺庙的壮丽与自然的和谐美。这里的“千叠翠”与“一江春”,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
随后,诗人转向历史,提到“钟磬声犹昔,孙刘迹已陈”,通过对比展现历史的沧桑与时间的流逝。钟声与磬声仍然回荡在耳边,而昔日的英雄人物却已成为陈迹。这一对比引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最后,以“废兴怀往事,闲话共樵人”结束,表达了诗人与樵夫闲聊时对历史与人生的沉思,传达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境上结合了自然与历史,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兴衰变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古老文化的敬仰,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寺危城外:描绘出寺庙与城市的关系,古寺矗立于高耸的城市之外,突出古老与现代的对比。
- 高冈大海滨:将寺庙置于高岗与海滨之间,展现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
- 塔攒千叠翠:通过“塔”的层叠,表现出建筑的壮观与自然的和谐。
- 楼纳一江春:诗人把楼阁与春江结合,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钟磬声犹昔:表明寺庙的声音依旧如往昔,体现出时间的延续性。
- 孙刘迹已陈:指历史上孙权与刘备的故事,暗示英雄已经成为过去。
- 废兴怀往事: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兴衰变迁的感慨。
- 闲话共樵人:与樵夫的交流,显示出对生活简单而真诚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冈大海滨”和“塔攒千叠翠”,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寺庙的景象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丰富的意象。
- 回声:钟声与磬声的描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古寺:象征着悠久的文化与历史。
- 高冈:代表着雄伟与自然的壮丽。
- 千叠翠:寓意着生命的层次与丰富。
- 一江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钟磬声:传达出宗教的宁静与哲思。
- 孙刘:历史人物的象征,反映出历史的兴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孙刘”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孙权与刘备
- B. 孙悟空与刘备
- C. 孙权与刘翔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历史的反思
- C. 对爱情的渴望
-
诗中“钟磬声犹昔”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与宁静,但更侧重于山水的清幽。
- 杜甫《春望》:反映了历史变迁带来的感慨,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