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

时间: 2025-01-19 17:57:23

海涌起平田,禅扉古木间。

出城先见塔,入寺始登山。

堂静参徒散,巢喧乳鹤还。

祖龙求宝剑,曾此凿孱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涌起平田,禅扉古木间。
出城先见塔,入寺始登山。
堂静参徒散,巢喧乳鹤还。
祖龙求宝剑,曾此凿孱颜。

白话文翻译

海水涌动,平坦的田野随之起伏,古老的禅门隐藏在古木之间。
离开城市时,最先看到的是高耸的塔,走进寺庙后才开始攀登山岭。
寺堂里宁静,参拜的弟子们已经散去,巢中喧闹的乳鹤又飞回来了。
祖龙曾在这里寻求宝剑,曾经在此凿刻出他那苍白的面容。

注释

  1. 海涌:指海水涌动或波涛汹涌,这里用作比喻,描绘自然景象。
  2. 平田:指平坦的田地,象征宁静与广阔。
  3. 禅扉:指禅宗寺庙的大门,体现佛教文化。
  4. 古木:指古老的树木,象征历史与沧桑。
  5. 参徒:指前来参拜的弟子或信徒。
  6. 祖龙:传说中的龙,象征权力与尊贵;在这里指代历史人物或传说中的英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仲荀(生卒年不详),字子贞,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色及禅宗思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方仲荀通过对虎丘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体现了禅宗的哲学思想。

诗歌鉴赏

《虎丘》这首诗以虎丘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佛教文化的思考。开篇“海涌起平田”,以海水汹涌的动态来引入静谧的田野,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大自然的力量与宁静的和谐。接着,诗人描绘了进入寺庙的过程,先见塔,再登山,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向往。诗中的“堂静参徒散”,反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了人们在喧嚣中寻求内心的平和。

最后两句“祖龙求宝剑,曾此凿孱颜”则是将历史与现实、传奇与平凡结合在一起,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有对人生的思考。整体来看,诗歌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历史的交融,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哲学感悟与内心的平和。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海涌起平田:描绘了海水的涌动与田野的平静,象征着自然的变幻。
    • 禅扉古木间:古木掩映下的禅门,表现出一种隐秘与清幽。
    • 出城先见塔:从城市走出,第一眼见到的塔,象征着宗教信仰的指引。
    • 入寺始登山:进入寺庙后开始攀登,指向心灵的追求与升华。
    • 堂静参徒散:寺堂的宁静,反映出修行的氛围。
    • 巢喧乳鹤还:乳鹤归巢,象征着归属与安宁。
    • 祖龙求宝剑:历史人物寻求力量,寓意对理想的追求。
    • 曾此凿孱颜:在此留下的印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痕迹。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水涌动比喻为一种力量,体现自然的伟大。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乳鹤还”的描写,使自然生动起来,增添了情感。
  3.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虎丘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反映出禅宗的哲学思想,传达了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1. :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广阔。
  2. 平田:代表宁静与丰饶。
  3. 古木:象征历史与智慧。
  4. :象征宗教信仰与精神指引。
  5. :象征着自由与灵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禅扉”指的是什么?

    • A. 古老的树木
    • B. 禅宗寺庙的大门
    • C. 自然景观
  2. “祖龙求宝剑”中的“祖龙”指的是?

    • A. 一种动物
    • B. 历史人物
    • C. 神话中的生物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庐山谣》:展现了雄伟山川的壮丽与个人的豪情,风格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方仲荀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