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

时间: 2025-01-06 15:54:38

十年花底承朝露。

看到江南树。

洛阳城里又东风。

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胭脂睡起春才好。

应恨人空老。

心情虽在只吟诗。

白发刘郎孤负、可怜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十年花底承朝露。
看到江南树。
洛阳城里又东风。
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胭脂睡起春才好。
应恨人空老。
心情虽在只吟诗。
白发刘郎孤负可怜枝。


白话文翻译:

这十年来,我在花下承接晨露。
看见江南的树木。
洛阳城中又迎来了东风。
桃花未必能再像往年那样红艳。
等到胭脂醒来时,春天才显得美好。
应当怨恨人徒然变老。
虽然心情依然,只能吟唱诗句。
白发的刘郎辜负了可怜的桃花枝。


注释:

生僻字和词语解释:

  • 承朝露:承接早晨的露水,象征着青春和美好的时光。
  • 江南树:指江南的树木,代表着生机和繁华。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来温暖和生机。
  • 胭脂:指妆容,象征着女子的美丽。
  • 白发刘郎:指年老的男子,寓意失去青春的痛苦。

典故解析:

  • 桃花:桃花常常用来象征爱情和美好时光,诗中提到的“桃花得似旧时红”暗示着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约1090年-约1136年),字梦得,号渔隐,宋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婉约,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作者经历人生变迁之际,感受到岁月流逝和青春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美丽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诗歌鉴赏:

《虞美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作者以桃花的盛开为背景,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的怀念。开头“十年花底承朝露”,以晨露为引子,既表现了自然的美好,也象征着年轻时的纯真。在描绘江南美景的同时,诗人流露出一丝对过去的怀念,尤其是“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美好时光不再的惋惜。

“胭脂睡起春才好”,进一步强调了美丽在时光中逐渐消逝的主题,正如女子的妆容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诗中提到的“应恨人空老”,不仅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年老的无奈,也反映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哲学思考。尽管心中仍有情感的寄托,但“白发刘郎孤负可怜枝”的结尾,更是将这种无奈推向了高潮,表现出诗人对青春失去的深刻感受。

整首诗层层递进,从自然景象到个人情感,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情的微妙变化,这是陈与义词作的独特魅力所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年花底承朝露:十年来在花下经历晨露,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美好。
  • 看到江南树:目睹江南的美景,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 洛阳城里又东风:东风的到来象征着春天,带来新的希望。
  • 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桃花的颜色不再如昔日那般艳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 胭脂睡起春才好:春天的美好在于女子的妆容,暗示青春的短暂。
  • 应恨人空老:对人老去的无奈和怨恨。
  • 心情虽在只吟诗:尽管内心仍有情感,却只能通过吟诗来寄托。
  • 白发刘郎孤负可怜枝:白发老者辜负了美丽的桃花,象征着青春的逝去和对美好事物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桃花”比喻青春和爱情。
  • 拟人:将春天、胭脂等赋予人的情感特征。
  • 对仗:如“白发刘郎孤负可怜枝”,形成对比,增强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的结合,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反映了人们对时光无情的感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青春和爱情,代表着美好的时光。
  • 朝露:象征新生和纯洁,传递出生命的短暂。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来生机与希望。
  • 白发:象征衰老,代表着对过去的无奈和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花”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青春与爱情
    • C. 事业
  2. 诗人对“白发刘郎”的感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往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生活的无奈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 A. 自然的美丽
    • B. 时间的流逝与青春的怀念
    • C. 个人的奋斗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陈与义的《虞美人》均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的态度,而陈与义则显得更加细腻和感伤。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与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