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夏致宏孙信道张巨山同集涧边以散发岩岫为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张子卧石榻,夏子理泉窦。
孙子独不言,搘颐数烟岫。
白话文翻译
张子(张巨山)躺在石榻上,夏子(夏致宏)在整理泉水的流向。
孙子(孙信道)独自不言,托着下巴,静静地看着几朵缭绕的烟雾笼罩的山岫。
注释
- 张子:张巨山,诗中的朋友之一。
- 卧石榻:指躺在石头做的榻上,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状态。
- 夏子:夏致宏,诗中的朋友之一,理泉窦即整理泉水流向。
- 理泉窦:理顺泉水的流出,可能是指环境的清幽和自然的美好。
- 孙子:孙信道,诗中的朋友之一,独自沉默。
- 搘颐:托着下巴,表示思考或沉思的姿态。
- 烟岫:山间的烟雾,常用来描绘山水的朦胧之美。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友人之间的闲适聚会描写,体现了当时士人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约1046年-1117年),字彦甫,号涧邱,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受到当时文人的广泛推崇。他的诗风清新,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并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与友人聚会时所作,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欣赏与友人间的亲密关系,表达了一种宁静而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们在山涧边的悠闲情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际间的温情。诗中的张子、夏子与孙子,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性格特征:张子悠然自得,夏子则专注于整理泉水,而孙子则沉默思考,给人一种哲人般的深邃感。整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士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中“石榻”、“泉窦”和“烟岫”等意象,交织出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营造出一种和谐、恬静的氛围,令人向往。通过对友人不同形象的描写,诗人展示了友谊的多元性,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张子卧石榻:描述张巨山的闲适状态,体现出一种自在的生活态度。
- 夏子理泉窦:夏致宏的行动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细致关注,象征着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 孙子独不言:孙信道的沉默引人深思,表现出一种内敛的智慧。
- 搘颐数烟岫:孙信道托着下巴,凝望山间烟雾,揭示出他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卧石榻”与“理泉窦”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烟岫”,通过形象化的表达,增添了诗的美感。
- 象征:山水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描绘与友人一起享受山水的闲适时光,诗人传达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石榻:象征闲适与安宁的生活。
- 泉窦: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美好。
- 烟岫:象征神秘与哲思,引发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子在诗中做什么?
A. 理泉窦
B. 卧石榻
C. 搘颐 -
孙子在诗中表现出什么状态?
A. 快乐
B. 沉默
C. 忙碌 -
诗中提到的“烟岫”象征什么?
A. 繁忙
B. 神秘与哲思
C. 喧嚣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更倾向于孤独的思考,而陈与义的诗则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但侧重点各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陈与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