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崔舍人
作者: 史弥大 〔宋代〕
忆昨登瀛日,相亲意最深。
耽书加我辟,体国见君心。
遽就黄粱梦,空遗丹扆箴。
堂堂那复有,衰涕泫沾襟。
白话文翻译
我想起昨天在瀛洲一起登高望远,那时彼此间的情谊最为深厚。
你在书籍中寻求解脱,我也在书中感受到你报国的心志。
突然间,我就像做了一场黄粱美梦,错过了你的忠告和教诲。
如今再也没有那种堂堂正正的气象,只剩下满脸的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 瀛:指瀛洲,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美好和理想。
- 耽书加我辟:耽于书籍使我得到解脱,意指从书中获得心灵的安慰。
- 黄粱梦:出自《庄子》,形容虚幻的梦想或不实际的追求。
- 丹扆箴:指的是忠告或教诲,这里暗指留下的教训。
典故解析
- 黄粱梦:源于《庄子·外物》,讲述一个人梦到自己富贵荣华,醒来却发现一切都是梦,寓意人生的无常与虚幻。
- 瀛洲: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理想的归宿或美好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弥大,宋代著名诗人,擅长描写感情细腻,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友人的怀念。其诗风多表现出对时事的思考与人际关系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朋友崔舍人去世之际,诗人以追忆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惋惜之情,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友谊的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挽崔舍人》是一首充满哀思的悼诗,诗人在回忆与崔舍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时,情感愈发沉重。开篇通过"忆昨登瀛日"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幅美好而又令人神往的画面。接着,诗人以"耽书加我辟"描述了崔舍人对知识的渴求及其报国之心,展现出崔舍人的高尚情操与理想。
然而,接下来的"遽就黄粱梦"则突显出诗人对未能实现理想、错过良机的痛惜,"空遗丹扆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失落感,诗人在这里既是对友人的怀念,也是对自我的反省。结尾的"堂堂那复有,衰涕泫沾襟"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绝望与无奈,泪水沾湿衣襟的形象生动而感人。
整首诗以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友谊的珍视,情感真挚,极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昨登瀛日:回忆昨天在瀛洲登高的情景,展现出美好的回忆。
- 相亲意最深:彼此之间的情意最为深厚,强调友谊的珍贵。
- 耽书加我辟:对书籍的沉迷让诗人感受到心灵的安慰。
- 体国见君心:通过读书,诗人与崔舍人的报国之情产生共鸣。
- 遽就黄粱梦:突如其来的梦境让人感到错愕,暗示理想的破灭。
- 空遗丹扆箴:失去了对友人的教诲,感到无比惋惜。
- 堂堂那复有:再也没有那种从容不迫的气度。
- 衰涕泫沾襟:泪水湿透衣襟,表达了深切的悲痛。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耽书加我辟,体国见君心”,前后句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比喻:如“黄粱梦”用来形容虚幻的理想,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深切的怀念和无尽的惋惜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崔舍人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寄托着对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瀛洲:象征理想与美好,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 书籍:象征知识与理想,表达了对文化的追求。
- 泪水:象征着失去与悲痛,直观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粱梦”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理想
- B. 虚幻的追求
- C. 真实的生活
- D. 心灵的安慰
-
诗人在回忆与崔舍人共度的时光时,感到:
- A. 快乐
- B. 惋惜
- C. 冷漠
- D. 兴奋
-
“堂堂那复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信
- B. 绝望
- C. 快乐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对比史弥大的《挽崔舍人》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或亲人的怀念,但史弥大的作品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而杜甫的作品则侧重于表达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感慨。两者都通过回忆的方式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但风格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