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

时间: 2025-01-17 20:19:11

斋余睡思生汤饼,红颗分甘惬下茶。

如梦泊船甘柘雨,芭蕉林里有人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
黄庭坚

斋余睡思生汤饼,
红颗分甘惬下茶。
如梦泊船甘柘雨,
芭蕉林里有人家。

白话文翻译:

在斋房里,睡意袭来,我梦见汤饼的香气;
红色的果实分散着甜蜜,正好适合下茶时品尝。
仿佛如同在梦中,船停在甘柘树下的细雨中;
在芭蕉林里,有人家在栖息。

注释:

  • 斋余:指佛教徒在斋房内的生活。
  • 汤饼:一种用汤煮的饼,形象地描绘出食物的诱人。
  • 红颗:指红色的水果,可能是荔枝,象征着鲜美。
  • 下茶:饮茶的时刻,显示出生活的惬意。
  • 甘柘雨:甘柘是一种植物,细雨中栖息,描绘出自然的宁静。
  • 芭蕉林:芭蕉树的林子,象征着生活环境的幽静。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士人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倡导“诗中有画”的风格,擅长抒情与写景,作品多反映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庭坚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和田园生活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荔枝的喜爱。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热爱。诗中,开头“斋余睡思生汤饼”用梦境的意象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境界,汤饼的香气象征着家常的温暖与简单的快乐。接下来的“红颗分甘惬下茶”,则通过荔枝的鲜美,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一刻的甜蜜与满足。

第三句“如梦泊船甘柘雨”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梦境结合,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甘柘树下的细雨,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令人陶醉。而最后一句“芭蕉林里有人家”,则带有些许人情味,传递出一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充分体现了黄庭坚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斋余睡思生汤饼”:在斋房中,睡意忽然袭来,梦中似乎闻到了汤饼的香气,象征着家的温暖。
    2. “红颗分甘惬下茶”:红色的果实正好在品茶时分,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惬意和享受。
    3. “如梦泊船甘柘雨”:如同在梦中,船停在了甘柘树下,细雨轻拂,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意境。
    4. “芭蕉林里有人家”:在芭蕉林中,有人家栖息,体现了一种宁静的田园生活。
  • 修辞手法

    1. 比喻:用“梦”来描绘一种超脱的生活状态。
    2.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生活结合,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3. 对仗:工整的句式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追忆。

意象分析:

  • 汤饼:象征着家常与温馨,传达出生活的简单快乐。
  • 红颗:象征着美好与甜蜜,代表着丰收与喜悦。
  • 甘柘雨:自然之美,代表着宁静与和谐。
  • 芭蕉林:象征着田园生活的幽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颗”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花
    B. 红色的果实
    C. 红色的石头
    D. 红色的书

  2.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A. 汤饼
    B. 甘柘雨
    C. 红颗
    D. 芭蕉林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名利的渴望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 《山居秋暝》王维: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王维的作品都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哲理思考,而黄庭坚则更多体现在生活的细腻感受上。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黄庭坚诗文集》
  3.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