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作者:黄庭坚 〔宋代〕
昔在基皇极,师臣论九畴。
丘陵忽为谷,天地不藏舟。
河洛功无憾,幽燕策未收。
嗣皇朝万国,任姒正兴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追忆了昔日基皇的盛况,臣子们共同讨论九畴之治。如今,丘陵变成了谷地,天地之间再也没有了停泊的船只。虽然河洛之地的功业没有遗憾,但在幽燕地区的谋划却未能完成。希望后继的皇帝能像周文王那样,兴盛万国。
注释
- 基皇:指的是宋神宗,意在表达对其治国理政的追忆。
- 九畴:古代典籍中描述的治国方针和政策。
- 丘陵忽为谷:比喻国家的繁荣与衰退,形势的变化。
- 河洛:指的是黄河与洛水流域,象征着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
- 幽燕:古代对现在的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称呼,象征着北方的军事与政治。
- 任姒:指周朝的开国君主周文王,象征着理想的帝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咏怀抒情,作品多取材于历史与现实,尤以豪放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悼念宋神宗而作,反映了对其治国理政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神宗是北宋时期重要的皇帝之一,他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经济,但在其后期也遭遇了不少挫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宋神宗治国理政的追忆与赞美,同时也对未来的期盼。诗中“丘陵忽为谷”的意象描绘了历史的变迁,象征着国家的兴衰,令人感慨万千。黄庭坚以其独特的视角,回顾了过去的功绩,指出即使有成就,但仍有未完成的事业,如“幽燕策未收”。这不仅仅是对神宗的怀念,也是对后续治国者的期望,强调了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深沉而又激昂的,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殷切希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在基皇极:追溯过去的辉煌时代,基皇即指神宗皇帝。
- 师臣论九畴:师傅与臣子们共同探讨治国方略,表现出当时的治国理念。
- 丘陵忽为谷:自然形态的变化,象征国家的盛衰无常。
- 天地不藏舟:暗示在变动的时代中,失去了安身之处,流亡与无家可归的感叹。
- 河洛功无憾:对中原地区成就的肯定,表明其治理有方。
- 幽燕策未收:对北方地区治理的不足,暗示未来的挑战。
- 嗣皇朝万国:期望后续的皇帝能继续发展壮大国家。
- 任姒正兴周:以周文王作为理想的治国典范,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丘陵忽为谷”形象地描述国家的变化。
- 对仗:前后句式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传达了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丘陵:象征着国家的基础与稳定。
- 谷:代表着衰退与失落。
- 舟:象征着人们的漂泊与无依无靠。
- 河洛:文化与经济的中心,象征繁荣。
- 幽燕:北方的战略重地,代表未竟之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基皇”指的是哪位皇帝?
- A) 宋神宗
- B) 宋仁宗
- C) 宋太宗
-
“丘陵忽为谷”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自然灾害
- B) 国家繁荣与衰退
- C) 地理变化
-
诗中提到的“幽燕”指的是在哪里?
- A) 南方
- B) 北方
- C) 西方
答案:
- A) 宋神宗
- B) 国家繁荣与衰退
- B) 北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黄庭坚的这首诗在表达对国家兴衰的感慨时,更加注重历史的回顾与未来的期望,而杜甫则更侧重于现实的苦难和个人的无奈。这反映了两位诗人在时代背景与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黄庭坚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