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1-06 07:56:04

小窗莺语,似说春将去。

云节飙轮无觅处,但见一庭红雨。

杜鹃何事频催,韶年一去难追。

留得余芳数点,还凭燕子衔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作者:丁彦和 〔清代〕

小窗莺语,似说春将去。
云节飙轮无觅处,但见一庭红雨。
杜鹃何事频催,韶年一去难追。
留得余芳数点,还凭燕子衔来。


白话文翻译

在小窗前,黄莺的鸣叫,仿佛在告诉我春天快要过去了。
云端的风轮难以寻觅,却只看到庭院里细雨如红。
杜鹃鸟为何频频催促,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
只留下几许余香,还依靠燕子来衔带。


注释

字词注释

  • 小窗:小窗户,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观察角度。
  • 莺语:黄莺的鸣叫,象征春天的气息。
  • 云节飙轮:形容云彩和风的变化,暗示春天的结束。
  • 红雨:红色的花瓣如雨般飘落,寓意春天的逝去。
  • 杜鹃:杜鹃鸟,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但在这里也寓意催促时间的流逝。
  • 韶年:美好的年华,指年轻的时光。
  • 余芳:剩下的芬芳,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典故解析

  • 杜鹃啼血:古代传说中,杜鹃鸟在春天啼叫,而它的啼叫声被视为对春天离去的哀叹。
  • 燕子衔泥:燕子在春夏季节衔泥筑巢,象征着春天的归来和希望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彦和,清代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充满了个人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借助春天与青春的象征,表达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珍惜。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词作,丁彦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以“小窗莺语”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春日气息,然而接下来的“似说春将去”则使人感受到春天即将结束的无奈。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对生命短暂和青春易逝的深刻感触。

“云节飙轮无觅处,但见一庭红雨”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感伤,细雨中的红花仿佛是春天的泪水,既美丽又令人心痛。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美的瞬息万变,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失去的无奈。

接下来的“杜鹃何事频催”则将主题引向了对时间的思考,杜鹃鸟的啼叫似乎在不断催促着时光的流逝,使人更加清晰地意识到“韶年一去难追”。而最后一句“留得余芳数点,还凭燕子衔来”则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尽管青春已逝,但依然可以通过回忆和自然之美来感受生命的延续。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窗莺语,似说春将去:小窗前的黄莺鸣叫,似乎在告知春天即将离去,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伤。
  • 云节飙轮无觅处,但见一庭红雨:春天的云彩和风轮难以寻找,唯有花瓣如雨般飘落在庭院,暗示春天的消逝。
  • 杜鹃何事频催,韶年一去难追:杜鹃鸟频频催促,感叹青春年华的逝去,不可追溯。
  • 留得余芳数点,还凭燕子衔来:只留下几分芳香,期待燕子再次带来春天的气息,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黄莺和杜鹃鸟比作时间的使者,强调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春天和自然现象赋予人类情感,使读者更易感同身受。
  • 对仗:如“留得余芳数点,还凭燕子衔来”,形成优美的韵律感,增强了词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的珍惜,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窗:象征内心的宁静和观察的视角。
  • :春天的象征,代表美好和生机。
  • 红雨:暗喻春天的离去与青春的逝去。
  • 杜鹃:催促时间的使者,代表对青春的追忆。
  • 燕子:希望和重生的象征,寄托了未来的美好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爱情的追忆
    D. 对自然的赞美

  2. “杜鹃何事频催”中的杜鹃象征什么?
    A. 春天
    B. 青春
    C. 时间的流逝
    D. 生命的脆弱

  3. 诗中提到的“燕子”象征着什么?
    A. 失去的青春
    B. 未来的希望
    C. 春天的结束
    D. 自然的美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如梦令》: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清平乐》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春望》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忧愁,而《清平乐》则侧重于个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 《如梦令》中的对青春的追忆与《清平乐》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显女性的柔情和细腻,而后者则带有哲理的深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 《唐诗宋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