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诗》

时间: 2025-01-19 16:41:48

草创园亭随意坐,任缘化竹倩人栽。

雁声与客将寒去,柳色知春有信来。

逸气暂时因酒见,物华空自把诗催。

案头秃笔无才思,不赋一言真陋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诗
草创园亭随意坐,
任缘化竹倩人栽。
雁声与客将寒去,
柳色知春有信来。
逸气暂时因酒见,
物华空自把诗催。
案头秃笔无才思,
不赋一言真陋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园亭中随意坐着的闲适心情,任由人们把竹子栽种在这里。随着雁声的传来,寒意渐去,柳树的颜色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此时,作者因饮酒而感到些许的畅快,但眼前的风景却无法激发他的诗情。桌上的笔已经枯瘦,缺乏灵感与才思,无法写下一个字,感到十分惭愧。

注释:

  • 草创:草率地开始,指随意的状态。
  • 园亭:指小型的园林建筑,供游人休息的地方。
  • :美丽的意思,这里指美丽的竹子。
  • 雁声:指大雁的叫声,预示着季节的变化。
  • 逸气:指轻松、舒适的感觉。
  • 陋哉:形容自己写不出诗的羞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字文韶,号白云,生于福建,终身未仕,以诗名世。郑刚中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一个春寒交替的季节,作者在园亭中饮酒,感受到自然美景,却又因创作的无能感到惭愧,反映了诗人对自我艺术追求的无奈。

诗歌鉴赏: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闲适而又略显无奈的情感。作者在园亭中随意地坐着,感受着周围的自然气息,竹子、雁声、柳色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诗中通过“雁声与客将寒去”和“柳色知春有信来”两句,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与生机。尽管如此,作者却因为一时的酒兴而感到创作的困难,表现出一种对艺术的渴望与无奈。最后两句以“案头秃笔无才思”结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嘲,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出对生活和艺术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创园亭随意坐:形容作者在园亭中随意、悠闲地坐着。
  2. 任缘化竹倩人栽:任由他人栽种美丽的竹子,展现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状态。
  3. 雁声与客将寒去:雁叫声传来,带走了寒冷的气息,暗示季节的变迁。
  4. 柳色知春有信来:柳树的颜色变化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希望。
  5. 逸气暂时因酒见:因饮酒而感到一时的舒适与放松。
  6. 物华空自把诗催:眼前的美景却没有激发出诗意,反而感到空虚。
  7. 案头秃笔无才思:桌上的笔已经枯瘦,表现出缺乏创作灵感。
  8. 不赋一言真陋哉:写不出一句诗句,感到十分羞愧。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柳色知春”,赋予柳树以人类的感知能力。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如“雁声与客将寒去,柳色知春有信来”。
  • 比喻:将春天的到来比作希望与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展现了自然美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反映了诗人对创作能力的自我怀疑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园亭:象征宁静与闲适的环境。
  • 竹子:象征坚韧和高洁。
  • 雁声:象征季节的变换。
  • 柳色: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来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雁声”象征了什么? A. 寒冷的季节
    B. 春天的到来
    C. 秋天的结束
    D. 夏天的气息

  2. 诗人因为什么感到羞愧?
    A. 写不出诗句
    B. 喝醉了酒
    C. 竹子栽得不好
    D. 冷落了朋友

答案:1. B;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晓》 - 孟浩然
  2.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情感则更加轻快与明朗。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融入了对离别的感伤,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选》
  3. 《郑刚中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