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酩酊且饮酒》
时间: 2025-01-17 08:33: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酩酊且饮酒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料峭社日寒,酩酊且饮酒。
中原困干戈,黠虏未授首。
邻邦复蚁聚,伤杀官吏走。
使者部民兵,经月但敛手。
豺狼群小心,伺隙欲嗥吼。
吁嗟一身多,况复家数口。
信如古人言,天地在杯斗。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社日里,我醉得酩酊大醉,痛痛快快地饮酒。中原大地上战乱频繁,狡诈的敌人尚未缴械投降。邻国像蚂蚁一样聚集,官吏们遭到伤害,不得不逃跑。使者带领民兵,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却只是收敛了武器。狼群在暗处小心翼翼,伺机而动想要嚎叫。唉,我一个人身上背负的重担已经不少,更何况家中还有数口人。真是如古人所言,天地间的争斗都在酒杯之中。
注释
- 料峭:寒冷而微微的状态。
- 社日:农历二月的节日,古人祭社神的日子。
- 酩酊:指醉酒的状态。
- 黠虏:狡诈的敌人。
- 蚁聚:比喻小国或小势力聚集。
- 伺隙:趁机监视、等待机会。
- 吁嗟:叹息。
- 信如古人言:确实如古人所说的那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君华,号元白,南宋时期的诗人,出身于士族家庭。其诗风豪放且富有情感,常常反映社会动乱与个人的苦闷。他在历史变迁中沉浮,作品多揭示内心的苦闷与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绘个人的醉酒状态,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诗中表现出对国家和家庭的忧虑,体现了在纷乱中对酒的寄情。
诗歌鉴赏
《酩酊且饮酒》是一首抒情诗,整首诗通过酒意表达了诗人对动乱与苦难的深刻思考。开篇以“料峭社日寒”引入,描绘寒冷的社会环境,立即营造出一种沉重而压抑的氛围。紧接着,诗人用“酩酊且饮酒”表明自己在这种困境中的无奈与逃避,酒成为其暂时的解脱。
在中间部分,诗人描述了战乱的中原和邻国的骚动,战事、逃难、官吏被杀等情景,展现出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苦难。通过“使者部民兵,经月但敛手”的描写,突显出对抗敌人无能为力的失落感。
最后,诗人以“信如古人言,天地在杯斗”作为结尾,表达了对酒的依赖与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哲理性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斗争,往往在看似平常的饮酒中展开。整首诗交织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料峭社日寒:描绘了社日的寒冷,暗示了外界环境的恶劣。
- 酩酊且饮酒:表明诗人用酒来麻醉自己,试图逃避现实。
- 中原困干戈:中原地区由于战乱而陷入困境,表达出悲惨的历史背景。
- 黠虏未授首:敌人狡诈,尚未被打败,暗示战局复杂。
- 邻邦复蚁聚:形象地描绘出小国的联合,形成对中原的威胁。
- 伤杀官吏走:表明官府的腐败与无能,造成官吏的伤亡与逃离。
- 使者部民兵,经月但敛手:指使者与民兵在长时间内无所作为,显示无能为力。
- 豺狼群小心,伺隙欲嗥吼:将敌人比作豺狼,暗示敌人时刻准备进攻。
- 吁嗟一身多:诗人感叹自己承担的责任与压力。
- 况复家数口:不仅自己苦闷,还有家人需要照顾。
- 信如古人言,天地在杯斗:酒中蕴含着天与地的争斗,哲理意味深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敌人比作“豺狼”,形象生动。
- 对仗:如“伤杀官吏走”与“使者部民兵”形成呼应。
- 夸张:通过“天地在杯斗”表达内心的焦虑与沉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个人的醉酒行为反映出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与忧虑,表现出身处乱世的孤独感与对未来的迷茫。酒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寄寓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逃避与麻醉,反映诗人对现实的无奈。
- 寒:象征困境与苦痛,营造诗歌的沉重氛围。
- 豺狼:象征敌人,代表外部威胁与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酩酊且饮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享乐
- B. 逃避现实
- C. 开心
-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黠虏”指的是?
- A. 友人
- B. 敌人
- C. 农民
- D. 官吏
-
“天地在杯斗”意味着什么?
- A. 生活的乐趣
- B. 社会的斗争
- C. 自我的挣扎
- D. 家庭的和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将进酒》:李白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的孤独与《酩酊且饮酒》的社会动乱:两首诗都表达了酒与个人情感的关系,但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个人的孤独,而郑刚中的作品则将目光放在社会的动荡与家庭的忧虑上。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郑刚中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