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长芦寺下四绝 其二》

时间: 2025-01-19 20:09:03

来帆风饱自行快,去桨浪高知进难。

舟子勿生淹泊恨,偶然迟速我殊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长芦寺下四绝 其二

来帆风饱自行快,
去桨浪高知进难。
舟子勿生淹泊恨,
偶然迟速我殊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长芦寺下,水上航行的情景。来时的船帆鼓满了风,行驶得很快;而返回时,桨划得艰难,浪高得让人担心。舟子不必因停泊而心生怨恨,偶尔的迟缓与快速,我都感到心安。

注释:

  • 来帆:指驶来的船帆。
  • 风饱:风充满了船帆。
  • 自行快:自然而然地速度很快。
  • 去桨:指返回时的划桨。
  • 浪高:海浪高涨。
  • 知进难:知道前行会很困难。
  • 舟子:船夫。
  • 勿生淹泊恨:不要因停泊而生怨恨。
  • 偶然迟速:偶尔的慢与快。
  • 殊安:特别安宁。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直接涉及具体的典故,但“舟子”与“淹泊”关联了古代航海的生活,反映出当时水上交通的艰辛与不确定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字子穆,号景曦。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常常引发读者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旅途之中,可能是在长芦寺附近的水域中,诗人观察到自然与人事的交融,表达了对生活状态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舟行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独特理解。首联“来帆风饱自行快”表现了顺境中的畅快,而“去桨浪高知进难”则揭示了逆境的艰难。诗人在这里用船行的比喻,表达了人生的起伏与无常。舟子不必因一时的停泊而心生怨恨,说明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乐观的,无论是快还是慢,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最终都能找到内心的安宁。

全诗通过对比来展现人生旅途中的不同状态,强调了心态的重要性。诗人在逆境中仍然保持了从容的态度,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给读者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来帆风饱自行快:描绘来船的顺利,暗示生活中顺境的享受。
  2. 去桨浪高知进难:反映逆境中行舟的艰辛,象征人生的挫折。
  3. 舟子勿生淹泊恨:劝诫船夫不要因停留而感到愤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
  4. 偶然迟速我殊安:表达了诗人对时间与状态的淡然,强调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对比:将顺境与逆境进行对照,增强诗意的深刻性。
  • 比喻:用“舟子”象征人生旅程中的每一个人,传达了普遍的生命体验。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强调在顺境与逆境中都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这种思想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来帆:象征顺境,代表生活中的机遇与顺利。
  • 去桨:象征逆境,彰显生活的艰辛与挑战。
  • 舟子:象征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表达共同的生命体验。
  • 淹泊:象征停滞与困境,反映人生中的无奈与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来帆风饱”描绘的是( )

    • A. 返程的艰难
    • B. 来时的顺利
    • C. 停泊的怨恨
    • D. 船夫的心情
  2. “舟子勿生淹泊恨”意思是( )

    • A. 船夫应怨恨
    • B. 船夫不要心生怨恨
    • C. 船夫心情复杂
    • D. 船夫应当快乐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郑刚中的诗更具哲理性,强调内心的安宁,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与人生的短暂。两者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郑刚中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