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从北涧遥望南山 其二》

时间: 2025-01-19 20:04:12

芒履经秋不暂间,溪南遥望翠微间。

晚峰偏自宜斜日,青紫横分一面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芒履经秋不暂间,溪南遥望翠微间。
晚峰偏自宜斜日,青紫横分一面山。

白话文翻译:

穿着草鞋走过秋天的溪边,不曾停留片刻;
从溪的南边远望翠绿的山头。
傍晚的山峰恰好迎合斜阳,
青紫色的山脉一侧分开,显现出一幅美丽的山景。

注释:

  • 芒履:草鞋,古代用芒草编制的鞋子。
  • 经秋:经过秋天,指时间的推移。
  • 不暂间:没有停留,形容匆忙或持续。
  • 溪南:溪水的南边。
  • 翠微:形容山的颜色翠绿而微妙。
  • 晚峰:傍晚时的山峰,夕阳照射下的山。
  • 斜日:夕阳,日头倾斜,阳光柔和。
  • 青紫:一种颜色,青色和紫色的结合。
  • 横分:横向分开,指景观的呈现方式。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翠微”常用来形容山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诗中对夕阳的描写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对四季变换和日落景象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予望,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清新脱俗的风格,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秋后,诗人漫步溪边,欣赏南山的景色,表达出对自然美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秋日傍晚河畔的宁静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以“芒履经秋不暂间”引入,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溪边行走,传达出一种清新而自然的生活状态。“溪南遥望翠微间”则通过远望南山的视角,表现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沉思。接着的“晚峰偏自宜斜日”,描绘了傍晚的山峰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景象,展现了一种随和而和谐的自然景象。最后一句“青紫横分一面山”,则以青紫山色的分布来表现空间的层次感,给人一种广阔而静谧的视觉体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芒履经秋不暂间:用草鞋行走于秋天的溪边,体现了自然和生活的交融。
  2. 溪南遥望翠微间:从溪边遥望翠绿的山,展现了远望的意境。
  3. 晚峰偏自宜斜日:傍晚的山峰与斜阳相得益彰,意境柔和。
  4. 青紫横分一面山:青紫色的山脉呈现出动人的画面,丰富了视觉的层次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翠微”比喻青山的美丽。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应,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 描绘: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自然之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溪边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芒履:象征着质朴的生活方式。
  • 翠微: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 晚峰:象征宁静与安详的时刻。
  • 青紫: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芒履”指的是什么? a) 皮鞋
    b) 草鞋
    c) 靴子
    答案:b) 草鞋

  2. “溪南遥望翠微间”中的“翠微”指的是什么? a) 绿树
    b) 翠绿的山
    c) 清澈的水
    答案:b) 翠绿的山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城市的向往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b) 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秋兴八首》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更加关注内心的宁静。
  • 杜甫《秋兴八首》:多了几分忧国忧民之情,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李予望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