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南山口有感》

时间: 2025-01-19 20:07:13

车尘扰扰送骊歌,廿载关山几度过。

易水风高霜气早,蓟门秋老雁声多。

尚书旧隐寻荒谷,司户遗坟感逝波。

却望长安频泣玉,不堪岁月已蹉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车尘扰扰送骊歌,廿载关山几度过。
易水风高霜气早,蓟门秋老雁声多。
尚书旧隐寻荒谷,司户遗坟感逝波。
却望长安频泣玉,不堪岁月已蹉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历了二十年的旅程,回首往事,感慨颇深。车马的尘土飞扬,伴随着骊歌(古代送别歌曲)而去,二十年间穿越了多少山川。易水边的寒风凛冽,早已带来霜气,秋天的蓟门(古地名)传来越来越多的雁鸣。尚书(古代官名)早已隐退,诗人寻访荒野,司户(古代官名)留下的坟墓让人感受到逝去的岁月。回望长安,泪水频频涌出,岁月的流逝让人难以承受。

注释:

  • 车尘扰扰:车马行驶所产生的尘土飞扬,形容旅途的喧嚣。
  • 骊歌:古代送别的歌曲,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
  • 廿载:二十年。
  • 易水:指古代的易水河,常与别离和悲伤相关。
  • 蓟门:古地名,位于今北京附近。
  • 尚书:古代一种官职,负责记录和文书工作。
  • 司户:古代掌管仓库和财物的官职。
  • 蹉跎:形容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浪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予望,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感受与历史沧桑。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借景抒情。

创作背景:

《出南山口有感》创作于诗人经历颇丰之后,二十年的时间让他对世事有了深刻的体悟,诗中蕴含着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正值清代,国家动乱,诗人内心充满了对历史的沉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车尘与骊歌开篇,立刻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二十年如白驹过隙,诗人在旅途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雨,面对关山阻隔,感慨颇多。第二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易水的寒风和蓟门的雁声,传达出一种秋天的萧瑟与孤寂,仿佛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孤独。

在接下来的两联中,诗人提到“尚书旧隐”和“司户遗坟”,这里不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逝去岁月的感慨。这种感伤通过“泣玉”一词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受到一种无法承受的无奈与悲痛。

整首诗情感深刻,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命运的思考。李予望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的交织,使得这首诗成为清代文学中的一部分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车尘扰扰送骊歌:描绘旅途的喧嚣与送别的悲伤。
  2. 廿载关山几度过:回顾二十年的旅程,经历了多少次的艰难与挫折。
  3. 易水风高霜气早:以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冷漠与孤独。
  4. 蓟门秋老雁声多:秋天的雁鸣增添了离愁别绪。
  5. 尚书旧隐寻荒谷:对过去的怀念,追寻隐退的理想与信念。
  6. 司户遗坟感逝波:感慨历史的流逝与无情。
  7. 却望长安频泣玉:对长安的回望,满含悲伤与无奈。
  8. 不堪岁月已蹉跎:对岁月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车尘扰扰”比喻旅途的繁忙。
  • 拟人:如“泣玉”将眼泪拟人化,表现情感的深厚。
  • 对仗:如“尚书旧隐/司户遗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过往经历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个人命运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同时流露出对故乡长安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车尘:象征繁忙与离别。
  2. 骊歌:象征离愁与思念。
  3. 霜气:象征寒冷与孤独。
  4. 雁声:象征秋意与哀伤。
  5. 荒谷:象征过去的隐秘与遗忘。
  6. 坟墓:象征历史的沉重与逝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骊歌”最能表达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离别
    • C. 失落
  2. “廿载”在诗中指的是多少年?

    • A. 十年
    • B. 二十年
    • C. 三十年
  3. 诗人对长安的情感是:

    • A. 期待
    • B. 怀念
    • C. 无所谓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
  • 王之涣《登高》:在大自然的壮丽中抒发离愁,更侧重于壮阔的气势。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予望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