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归漫兴 其二》

时间: 2025-01-17 10:13:00

文章得失古难言,被褐怀珠孰共论。

溟海风涛终偃息,榆枋毛羽自飞翻。

青春漠漠醒如醉,积雨阴阴画易昏。

十丈尘中京辇路,骑驴还欲傍谁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归漫兴 其二
作者: 李予望 〔清代〕

文章得失古难言,被褐怀珠孰共论。
溟海风涛终偃息,榆枋毛羽自飞翻。
青春漠漠醒如醉,积雨阴阴画易昏。
十丈尘中京辇路,骑驴还欲傍谁门。

白话文翻译:

这篇文章的得失在古代是难以言说的,穿着粗布衣服的我,心中却藏着明珠,谁能与我共同讨论呢?
深海的风浪终究会平息,榆树与松树的毛羽在空中随意飞舞。
青春的时光模糊而醒来,像是醉酒一般,积雨的天气阴沉沉的,画面也变得昏暗。
在茫茫的尘土中,京城的车马道路,我骑着驴子还想靠近谁的门呢?

注释:

  • 得失:指文章的成功与失败。
  • 被褐怀珠:形容作者身处卑微的状态,但内心却有珍贵的才华或思想。
  • 溟海:深海,暗指人生的波折与复杂。
  • 榆枋:榆树与松树,象征自然与生命的自由。
  • 青春漠漠:青春的时光模糊不清。
  • 十丈尘中:形容京城繁忙而尘土飞扬的景象。
  • 骑驴:比喻一种卑微的出行方式,暗含无奈与自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予望是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清代,诗人游历归家途中,面对人生的得失、青春的流逝,感慨万千,借景抒情,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往的反思。

诗歌鉴赏:

《北归漫兴 其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李予望以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人生的起伏与青春的流逝。诗的开头,作者以“文章得失古难言”引入,表明自己对文学成就的思考,暗含对才华与地位不符的无奈情绪。接着,通过“被褐怀珠”的比喻,表达了自我价值的隐匿与内心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真知与友谊的渴求。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运用了“溟海风涛终偃息”的意象,象征着生命中的波折最终会平息,而“榆枋毛羽自飞翻”则恰到好处地描绘了生命的自由与不羁。接下来的“青春漠漠醒如醉”,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青春的无常,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当下。

最后,诗人以“十丈尘中京辇路,骑驴还欲傍谁门”结束,展现了对未来的迷惘与无奈,既有自嘲之意,也有对理想生活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自我价值的深思,也有对人生产生的无奈与迷茫,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章得失古难言:古往今来,文学的得失很难用言语来表述,暗示作者对自身成就的困惑。
  • 被褐怀珠孰共论:虽然自己身处卑微,但内心却拥有珍贵的思想,渴望有人可以共同探讨。
  • 溟海风涛终偃息:人生中的波折终会平息,象征着经历过风浪后会迎来平静。
  • 榆枋毛羽自飞翻:自然界的自由状态,象征着生命的轻松与不羁。
  • 青春漠漠醒如醉:青春的流逝让人感到迷茫,像是醉酒般的不真实。
  • 积雨阴阴画易昏:阴雨天气带来的沉闷,暗示心情的低落与困惑。
  • 十丈尘中京辇路:描绘京城繁忙的景象,反映社会的喧嚣与繁杂。
  • 骑驴还欲傍谁门:表达对未来的迷惘与无奈,骑驴的形象隐喻一种卑微的出行方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被褐怀珠”比喻自我价值的隐蔽。
  • 拟人:如“青春漠漠醒如醉”,赋予青春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十丈尘中京辇路,骑驴还欲傍谁门”,形成整齐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的得失与青春的流逝,表达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人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描绘,展示了内心的渴望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章:象征文学成就与个人价值。
  • 被褐:象征卑微与低调。
  • :象征珍贵的思想与才华。
  • 溟海:象征人生的波折与复杂。
  • 青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尘中:象征繁华与喧嚣的社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被褐怀珠”是什么意思? A. 穿着华丽的衣服
    B. 身处卑微却内藏才华
    C. 生活安逸无忧
    D. 追求物质享受

  2. 诗中提到的“溟海风涛终偃息”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风浪永远存在
    B. 人生的波折终会平息
    C. 对自然的恐惧
    D. 追求安逸生活

  3. “骑驴还欲傍谁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自信满满
    B. 态度轻松
    C. 迷茫与无奈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1. 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加豪放,李予望则更为细腻。
  2.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对家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但杜甫更具沉郁之气。

粗略解读:

李予望与李白、杜甫的作品在风格上有显著差异,李白更偏向于豪放与壮丽,而杜甫则情感深沉,李予望则兼具细腻与哲理,展现了诗人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精华》
  • 《李予望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