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露染武夷秋》

时间: 2025-01-19 17:33:19

露染武夷秋,千蛮耸翠。

练色泓澄玉清水。

十分冰鉴,未吐玉壶天地。

精神先付与,人中瑞。

青锁步趋,紫微标致。

凤翼看看九十里。

任挥金碗,莫负凉飚佳致。

瑶台人度曲,千秋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皇恩·露染武夷秋
辛弃疾 〔宋代〕

露染武夷秋,千蛮耸翠。
练色泓澄玉清水。
十分冰鉴,未吐玉壶天地。
精神先付与,人中瑞。
青锁步趋,紫微标致。
凤翼看看九十里。
任挥金碗,莫负凉飚佳致。
瑶台人度曲,千秋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武夷山秋天的美丽景色。露水染绿了山林,千层山峦如翠屏般耸立。清澈的水面如同练色的玉石一般明亮。十足的冰面如同未曾吐出的玉壶,天地间透出一股清新之气。精神在此时已然投入于自然之中,恰似人间的祥瑞。步伐轻盈如青锁,紫微星空下的美丽景致尽收眼底。任凭我挥洒金碗,绝不要辜负这清爽的秋风和美好的时光。就像在瑶台上乐曲悠扬,岁月在千秋中流逝。


注释

  • 露染:露水滋润,形容秋天的清新。
  • 武夷:指武夷山,在中国福建省。
  • 千蛮耸翠:千层山峦如翠色般耸立。
  • 练色泓澄玉清水:形容水的清澈透明,像玉石一样。
  • 冰鉴:指冰面,寓意晶莹剔透。
  • 青锁步趋:形容步伐轻盈,似青色锁链般优雅。
  • 紫微:指紫微星,象征高贵和美好。
  • 凤翼:比喻如凤之翅,形容景致的壮丽。
  • 金碗:象征财富与享受。
  • 瑶台人度曲:意指在仙境般的地方悠然自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军事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风雨,目睹了国家的衰落与南渡。他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个人的理想抱负。

创作背景

《感皇恩·露染武夷秋》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他对时局的失望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通过描绘武夷山的秋景,表达了他内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清新的意象和优美的词句,展现了武夷山的秋日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恬淡的氛围。开篇“露染武夷秋,千蛮耸翠”引人入胜,清晨的露水使山峰显得更加生机勃勃,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接下来的“练色泓澄玉清水”更是将水的清澈与天空的湛蓝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词人以“十分冰鉴”描绘出自然的纯净,象征着人们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暗示着清爽的秋风中隐藏的智慧与灵性。通过“青锁步趋,紫微标致”,词人表现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仿佛在描绘一幅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图景。

最后几句“任挥金碗,莫负凉飚佳致”则是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享受生活中的乐趣。整首词的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露染武夷秋:描绘秋天的清晨,露水滋润了武夷山的景色。
  2. 千蛮耸翠:山峦层叠,像是翠绿色的屏障。
  3. 练色泓澄玉清水:水面如玉般清澈透亮,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
  4. 十分冰鉴,未吐玉壶天地:比喻水面如镜,映照出天地的美丽。
  5. 精神先付与,人中瑞:强调人们的精神品质与自然的和谐。
  6. 青锁步趋,紫微标致:描绘优雅的步伐与美丽的星空。
  7. 凤翼看看九十里:用凤之翅来形容景色的广阔。
  8. 任挥金碗,莫负凉飚佳致:呼唤人们珍惜美好的时光与生活。
  9. 瑶台人度曲,千秋岁:将自然与人生结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冰鉴”和“玉壶”比喻水的清澈,增强形象感。
  • 拟人:通过“精神先付与”赋予自然以灵性。
  • 对仗: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武夷山的美丽秋景,表现了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强调了珍惜眼前美好时光的重要性,展现了辛弃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新与生机。
  • 武夷:代表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底蕴。
  • :象征纯净与灵性。
  • 青锁:寓意优雅与和谐。
  • 凤翼:象征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辛弃疾
    C. 李白

  2. “露染武夷秋”中的“露”指的是什么? A. 露水
    B. 露天
    C. 露面

  3. 这首词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秋天的景色
    B. 春天的花朵
    C. 冬天的雪景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辛弃疾 vs. 李清照:辛弃疾的豪放与李清照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但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粗略解读

辛弃疾的作品常常抒发对国家、自然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内心世界。他们的作品共同构成了宋代词坛的辉煌,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