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作
辛弃疾 〔宋代〕
至性由来禀太和,
善人何少恶人多。
君看泻水着平地,
正作方圆有几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人性本善的观点,然而在现实中,善良的人往往少,而恶劣的人却多。诗人用泻水流入平地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自然状态,强调了人性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注释
- 至性:指人的本性,通常理解为善良的本性。
- 太和:道教哲学中,指宇宙的最高和谐状态。
- 善人何少:善良的人为何如此稀少。
- 泻水:指从高处流下的水,象征自然的流动和规律。
- 方圆有几何:意指事物的形状与数量,强调事物的规律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深受当时社会的影响,常表达对国家的关怀和个人的理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道德的思考。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偶作》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独到见解。诗的开头“至性由来禀太和”,表明了人性本善的哲学观点,反映了道教的思想。接下来的“善人何少恶人多”则是对现实的深刻批判,辛弃疾在此对社会的现状表示了无奈与失望。最后一句中“泻水着平地,正作方圆有几何”,则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暗示了事物的自然规律和人性之间的关系。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至性由来禀太和”:人性本善,源于宇宙的和谐。
- “善人何少恶人多”:善良的人为何如此稀少,恰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 “君看泻水着平地”:以泻水为喻,说明事物的自然状态。
- “正作方圆有几何”:探讨事物的规律,强调人性与社会的矛盾。
-
修辞手法:
- 比喻:泻水象征人性的发展。
- 对仗:两句中的“善人”和“恶人”形成鲜明对比。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悲观的社会观。
意象分析
- 太和:象征自然的和谐状态,反映了道教哲学的影响。
- 泻水:代表事物的自然流动,隐喻人性的真实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至性由来禀太和”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 A. 人性本恶
- B. 人性本善
- C. 人性复杂
- D. 人性无常
-
“善人何少恶人多”中的“何少”是指什么?
- A. 善良的人很少
- B. 恶人很少
- C. 人数相同
- D. 都很多
-
此诗的最后一句中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排比
- B. 拟人
- C. 比喻
- D. 夸张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偶作》与李白的《将进酒》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辛弃疾更关注社会人性,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人生的豪情与悲愤。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