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观灯》

时间: 2025-01-19 19:51:11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白话文翻译:

在锦绣的街道上,鲜花盛开的宴会正在举行,兰花的香气在早春时节格外迷人。五彩的灯光远远地映照在大地上,繁华的光彩点缀着天空。仿佛银河中的星星要落下来了,依靠在楼台上的灯光就像明月悬挂在空中。还有那千金的笑声,映衬在九枝的灯前。


注释:

字词注释:

  • 锦里:指的是繁华的街道或地方。
  • 芳宴:指的是花香四溢的宴会。
  • 缛彩:五彩缤纷的灯光。
  • 接汉:指的是银河,与“汉”指代的星河相接。
  • 九枝:指的是九根灯笼或灯柱。

典故解析:

  • 接汉:这里提到的“汉”通常指银河,古人常用此作为形容星河的词汇。
  • 千金笑:千金是形容笑声的珍贵,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照邻(约637年-约689年),字季伦,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文采出众,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其诗风清新脱俗,富有情感,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十五夜观灯》创作于唐代元宵节,正值灯会热闹之时,诗人借助美好的景象表达了对节日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十五夜观灯》是一首描绘元宵佳节灯会盛况的诗作。诗人在此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灯光璀璨、花香四溢的节日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开篇的“锦里开芳宴”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花团锦簇的节日氛围,仿佛能感受到那春天的气息与热闹的欢声笑语。接下来的“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则通过灯光的对比,展现了夜晚的华丽与壮观,仿佛天上的星星都因这灯光而显得黯然失色。

诗中“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两句,运用想象力,将灯光比作星星与明月,富有诗情画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观察。最后“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则点明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千金的笑声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享受,更是对人际关系的珍视。整首诗在细致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浓厚的节日气息,情感真挚而深邃,展现了唐代诗人的审美情趣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锦里开芳宴: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宴会场景,营造出欢快的节日氛围。
  2. 兰缸艳早年:兰花的香气在早春显得格外动人,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3. 缛彩遥分地:灯光照耀下的五彩缤纷,远远分散在大地上,营造出宽广的视觉效果。
  4. 繁光远缀天:灯光点缀了夜空,形成了美丽的景象。
  5. 接汉疑星落:灯光与星河相接,增添了诗的想象空间。
  6. 依楼似月悬:灯光如同明月,悬挂在楼台之上,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7. 别有千金笑:欢乐的笑声,如千金般珍贵,突出了节日的愉悦。
  8. 来映九枝前:灯光映照在九根灯柱前,形成了美丽的画面,增添了诗的视觉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光比作星星和明月,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千金笑声表现了欢庆的喜悦,富有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盛况,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惜。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情感的渲染,使读者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与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锦里:象征繁华与美丽。
  • 芳宴: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缛彩: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欢愉。
  • 星月:暗示着自然的美与人文的交融。
  • 千金笑:象征着珍贵的友情与欢庆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锦里”指代什么?

    • A. 一条街道
    • B. 一种花
    • C. 一种宴会
  2. “依楼似月悬”中的“月”指的是什么?

    • A. 真实的月亮
    • B. 灯光
    • C. 星星
  3. 诗中“千金笑”表达了什么?

    • A. 笑声的珍贵
    • B. 钱财的多寡
    • C. 节日的热闹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十五夜观灯》:两首诗都描绘了夜晚的美丽景色,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而《十五夜观灯》则呈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快。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