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

时间: 2025-01-04 11:29:35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

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

不共凫鸑宿,蒹葭夜夜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雁
作者: 高启 〔明代〕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
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
不共凫鸑宿,蒹葭夜夜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只孤雁在归途中失去了伙伴,孤独地飞行。它在跨越山岭时感到恐惧,不敢传递书信,飞翔在空中形成阵势也很困难。它在急切呼唤群雁,却只能在月光下看到自己的影子,显得十分孤单。它与其他鸟类不再同宿,芦苇丛中又是一个个寒冷的夜晚。

注释:

  • 衡阳: 地名,指衡阳,古代的一个地名,意指诗人的故乡或归途。
  • : 畏惧、害怕。
  • 排空: 在空中排列成阵。
  • 吊影: 吊起影子,指孤雁在月光下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到孤独。
  • 凫鸑: 指的是鸭子、雁类等水鸟。
  • 蒹葭: 芦苇,常作为孤独的象征。

典故解析:

此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孤雁”本身是一种常见的意象,象征着孤独与思乡。古人常用归雁表现离别和思念之情,尤其是在秋冬季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487年- 1537年),字维岳,号逢春,明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吏,诗风清新婉约,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被誉为“江南诗派”的重要代表。

创作背景:

《孤雁》创作于诗人身处异乡时,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孤独感。诗中所描绘的孤雁形象,正是他内心孤独无依的写照。

诗歌鉴赏:

《孤雁》通过孤雁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离别与孤独的情感。诗的前两句“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孤雁在归途中失去伴侣的失落感。接下来的“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则描绘了孤雁在飞行中感受到的恐惧与无助,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氛围。

在“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中,诗人通过呼唤群雁的急切与在月光下自我沉思的孤独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而最后一句“不共凫鸑宿,蒹葭夜夜寒”,则以自然景物的描绘为背景,突显出孤雁的无依无靠,增加了诗的寒意和情感的深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悲凉的气氛,使读者感同身受,体悟到孤雁在大自然中所承载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衡阳初失伴: 描述孤雁在衡阳这个地方失去了伴侣,表明旅途的开始和孤独的状态。
  2. 归路远飞单: 强调归途的遥远,孤雁的单独飞行。
  3. 度陇将书怯: 越过山岭时,孤雁因恐惧而不敢传递书信,象征着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4. 排空作阵难: 在空中排列成阵的难度,反映出孤雁面临的挑战。
  5. 呼群云外急: 孤雁急切地呼唤其他群雁,表现出渴望团聚的心情。
  6. 吊影月中残: 在月光下看到自己的影子,显得孤独而无助。
  7. 不共凫鸑宿: 不能与其他鸟类同宿,象征着孤独的境地。
  8. 蒹葭夜夜寒: 每个夜晚在芦苇丛中感到寒冷,突显孤雁的孤单和内心的寒意。

修辞手法:

  • 比喻: 孤雁比喻诗人的孤独与思乡。
  • 对仗: 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孤雁”、“月影”、“蒹葭”等意象,传达了孤独和寒冷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孤独的深刻体悟,以及对故乡和伙伴的思念,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反映了人心的孤独与自然的冷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雁: 象征孤独与失落。
  • 月影: 代表孤独的思索与自我反省。
  • 蒹葭: 传递出一种寒冷与孤寂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孤雁在归途中的感受是怎样的? A. 开心
    B. 孤独
    C. 安慰

  2. 诗中提到的“衡阳”指的是? A. 地名
    B. 人名
    C. 山名

  3. “不共凫鸑宿”中的“凫鸑”指的是什么? A. 水鸟
    B. 食物
    C. 朋友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相思》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秋夕》: 描绘孤独的秋夜,与《孤雁》中的孤独情感相似,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相思》: 通过描写思念之情,展现出与《孤雁》类似的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高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