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田家夜舂
作者: 高启 〔明代〕
新妇春粮独睡迟,
夜寒茅屋雨来时。
灯前每嘱儿休哭,
明日行人要早炊。
白话文翻译
新婚妻子由于春天的粮食尚未收获,睡得很晚;
夜晚寒冷,茅草屋里正下着雨。
灯下她叮嘱儿子不要哭闹,
明天路过的行人需要早上做饭。
注释
- 新妇:新婚的妻子。
- 春粮:春天播种的粮食,表示丰收尚未到来。
- 独睡迟:独自一人睡得很晚,表示生活的孤独与艰辛。
- 夜寒:夜间寒冷,突出环境的恶劣。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简易房屋,体现生活的贫困。
- 灯前每嘱:在灯光下每次都叮嘱。
- 儿休哭:儿子不要哭泣。
- 行人要早炊:过路的人需要早起做饭。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新妇”、“茅屋”等意象,反映了明代农村的真实生活状况,表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和温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启(?-前1500),明代诗人,字孟容,号阮江,浙江人。以诗著称,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真实状况,尤其是农民在春季播种后,生活依然艰难的情境。诗中展现了新妇在生活琐事中的关怀与坚韧,表现出一种深厚的家庭情感。
诗歌鉴赏
《田家夜舂》是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新婚妻子在艰苦环境下的关怀与温情。开篇“新妇春粮独睡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希望却又夹杂着对未来的忧虑。新妇的独自入眠,暗示了她在生活中不得不独自承担的责任与压力。接着“夜寒茅屋雨来时”则通过描写恶劣的天气,进一步突显了生活的艰辛,诗人用“寒”和“雨”这两个意象,传达了对农民生活的不易的深切同情。
在灯下叮嘱儿子“休哭”,体现了母亲的慈爱和坚韧,尽管生活艰难,她依然努力维持家庭的温暖与安宁。最后一句“明日行人要早炊”则说明了生活的现实,表明为了生计,早起做饭是必须的,反映出农民勤劳的特质。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展现了农民对家庭的责任感与生活的坚持,既有对生活困境的感叹,也有对未来的希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新妇春粮独睡迟”:描绘新婚妻子在春季粮食尚未收获的情况下,因生活琐事而睡得很晚,反映了她的辛劳。
- “夜寒茅屋雨来时”:通过描写寒冷的夜晚和茅草屋的雨声,营造出一种孤独和艰难的氛围。
- “灯前每嘱儿休哭”:在灯下,妻子不断叮嘱儿子不要哭,体现了作为母亲的关怀。
- “明日行人要早炊”:强调了生活的现实,路过的行人需要早起做饭,反映出农民的勤劳与责任。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新妇春粮”与“夜寒茅屋”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利用“灯”、“雨”、“儿”等意象,表达温情与生活的苦涩。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新妇在恶劣环境下的生活,表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展现了母亲的爱与责任,反映了农民的坚韧与不屈。
意象分析
- 新妇: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希望。
- 春粮:代表着对未来的期盼与生活的渴望。
- 灯: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希望,照亮了艰难的生活。
- 雨:反映出环境的恶劣与生活的艰辛。
- 儿:代表着未来与责任,母亲的爱与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新妇”指的是: A. 新婚的妻子
B. 年轻的母亲
C. 老年妇女
D. 普通女子 -
诗中提到的“明日行人要早炊”意在表达: A. 生活的轻松
B. 生活的艰辛
C. 生活的富裕
D. 生活的无聊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高启的《田家夜舂》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描绘了在困境中的生活,前者侧重家庭生活的艰辛,后者则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关怀。两者均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暖与坚韧,但高启更注重日常生活的小细节,而杜甫则更具悲壮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高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