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其四》

时间: 2025-01-04 11:46:54

风尘零落旧衣冠,独客江边自少欢。

门巷有人催税到,邻家无处借书看。

野虫催响天将夕,篱豆垂花雨稍寒。

终卧此乡应不憾,只忧飘泊尚难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尘零落旧衣冠,独客江边自少欢。
门巷有人催税到,邻家无处借书看。
野虫催响天将夕,篱豆垂花雨稍寒。
终卧此乡应不憾,只忧飘泊尚难安。

白话文翻译:

在风尘中逐渐消逝的旧衣服和帽子,我这个独自的旅人在江边感到少有欢乐。
街坊邻里有人来催缴税款,邻居家里却无书可借来消遣。
野虫的鸣叫声催促着黄昏的降临,篱笆边的豆花在细雨中稍显寒意。
最终在这个乡村安卧应该无怨无悔,只是担忧漂泊不定仍旧难以安宁。

注释:

字词注释:

  • 风尘:指社会的纷扰和生活的艰辛。
  • 衣冠:古人所穿的衣服和帽子,象征身份和地位。
  • 独客:孤独的旅人。
  • 催税:催促缴纳税款。
  • 邻家:邻居家。
  • 野虫:指自然界的虫子,声声入耳。
  • 篱豆:篱笆旁的豆类植物,象征乡村生活。
  • 飘泊:漂泊不定,四处流浪。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具体的典故引用,但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不详-前1576),明代诗人,字彭年,号遏云,浙江人。他是“明诗”流派中的重要人物,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秋日江居写怀七首》创作于高启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人生苦闷之时,诗人在此时通过写诗抒发对世事的感慨和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身处江边时的孤独与惆怅,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开头两句通过“风尘零落旧衣冠”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经历的风雨和世事的无常,体现了人处世的艰辛与孤独。接下来的“门巷有人催税到,邻家无处借书看”则表现了生活的琐碎与无奈,诗人深感周遭的繁杂与无情,甚至连借书消遣的宁静时光也难以拥有。

“野虫催响天将夕”,则通过自然景象引入情感的转折,虫鸣声声,似乎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使人感到黄昏的萧瑟。而“篱豆垂花雨稍寒”则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夹杂着些许寒意,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

最后两句“终卧此乡应不憾,只忧飘泊尚难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安定生活的渴望,但又因漂泊不定而感到不安。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思考,展示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尘零落旧衣冠:反映了诗人经历过的风雨,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失落。
  2. 独客江边自少欢:表达了孤独的心境,身边的美景也难以带来欢乐。
  3. 门巷有人催税到:生活的压力与责任,表明诗人的处境。
  4. 邻家无处借书看:强调了孤独,没有可以分享的文化生活。
  5. 野虫催响天将夕:自然的声音让人意识到黄昏的来临,暗示时间的流逝。
  6. 篱豆垂花雨稍寒: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无情。
  7. 终卧此乡应不憾:诗人对归属的渴望,虽然安定,但内心仍有遗憾。
  8. 只忧飘泊尚难安:表达了对未来漂泊生活的担忧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野虫催响”使虫鸣生动化,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如“独客江边自少欢”与“邻家无处借书看”构成对称,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漂泊与孤独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安稳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变迁的无奈,体现了深刻的哲思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尘:象征生活的艰辛与世事的纷扰。
  • 江边:代表一种宁静的生活环境,但又蕴含孤独。
  • 野虫:自然的声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情。
  • 篱豆:乡村的象征,暗示一种安定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尘零落”意指什么?

    • A. 生活的艰难
    • B. 风的声音
    • C. 旧衣服
  2. 诗人感到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 A. 没有朋友
    • B. 缺少书籍
    • C. 生活重担
  3.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感觉?

    • A. 安宁
    • B. 担忧
    • C. 开心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高启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孤独的心境,但高启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安稳的渴望,而李白则在孤独中寻求酒的慰藉,展示出不同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代诗歌研究》
  • 《高启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