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堂上织流黄,堂前看月光。羞见天孙度,低头入洞房。
白话文翻译:
在堂屋里织着流动的黄丝,堂前的人在观赏明亮的月光。她害羞得不敢看到天上的星星,低下头,走进了自己的洞房。
注释:
字词注释:
- 织流黄:指织布时织出的流动的黄色丝线,象征着美丽的织品。
- 月光:指明亮的月光,常常用来描绘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 天孙:指天上的星星,古代以“天孙”形容星辰,含有对星空的敬畏。
- 洞房:指新婚的房间,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
典故解析: “天孙”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星星,代表着美好的愿景与希望。诗中通过对星星的羞涩之情,表达了女子对婚姻生活的期待与忐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640-1700),明代著名诗人,字季明,号澹斋,浙江嘉兴人。他以清新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尤其在抒情诗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高启的这首诗作于明代社会变革之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与感受,强调了女性在婚姻中的感情状态。
诗歌鉴赏:
《子夜四时歌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位新娘在婚礼前的微妙心理。首句“堂上织流黄”描绘了场景的温馨与宁静,织布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生活的美好。接着“堂前看月光”,则将视线引向外界的美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暗示着新娘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然而,随着“羞见天孙度”的出现,新娘的内心情感开始流露出羞涩与不安。她不愿意直视星空,代表着她对未知未来的恐惧与忐忑。最后一句“低头入洞房”则是对新生活的接受,虽然心中充满羞涩,但还是迈出了步伐,走入了新的生活。
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丰富的情感,表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复杂心理。它不仅仅是对婚姻的描绘,更是对女性情感深度的挖掘,展现了高启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性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堂上织流黄”:描绘新娘在家中安静地织布,流动的黄丝象征着美丽和希望。
- “堂前看月光”:新娘在堂前欣赏明亮的月光,表现出她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 “羞见天孙度”:表达了她对星空的羞涩,反映出对婚姻生活的紧张和期待。
- “低头入洞房”:最后的接受,意味着她开始新的生活,虽然心中充满羞涩。
修辞手法:
- 意象:通过织布、月光等意象,营造出温馨而又略带羞涩的氛围。
- 对仗: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新婚女性的复杂心理,既有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也有对未知的恐惧与忐忑。通过细腻的描绘,体现了人性深处对爱情、婚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织流黄:象征着美好与温暖,暗示着女性的美德和家庭的幸福。
- 月光:代表着宁静与希望,象征着未来生活的美好。
- 天孙:象征着遥远与神秘,表达了对未知未来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堂前看月光”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星空的向往
- B. 对未来的期望
- C. 对过去的怀念
-
“羞见天孙度”中“天孙”指的是什么?
- A. 新郎
- B. 星星
- C. 月亮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by 李白
- 《月夜忆舍弟》by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高启的《子夜四时歌 其三》更侧重于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通过对月亮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在主题上,两者都呈现了对夜晚的思考,但情感基调则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高启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