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道》

时间: 2025-01-19 21:58:50

长乐钟声动,平津树色开。

中郎长戟卫,丞相小车来。

新成赐将第,更筑候神台。

谁念公车客,空怀作赋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乐钟声动,平津树色开。
中郎长戟卫,丞相小车来。
新成赐将第,更筑候神台。
谁念公车客,空怀作赋才。

白话文翻译:

长乐的钟声响起,平津的树影在阳光下显得分外明亮。
中郎将的长戟在卫兵中闪耀,丞相的小车也驶了过来。
新建成的将军府邸,正在重新修建候神台。
谁会想到身为公车客的我,却只是在空自怀念自己的赋才?

注释:

  • 长乐:指长乐宫,古代皇宫之一,钟声象征着繁华与权力的象征。
  • 平津:指平坦的河岸,暗指景色的开阔。
  • 中郎:古代官职,负责卫戍,象征着勇武。
  • 长戟:一种长兵器,表示威武和力量。
  • 丞相:古代最高的官职,权力的象征。
  • 新成赐将第:指新修建的将军的官邸。
  • 候神台:古代祭祀的台基,用于祭祀神灵。
  • 公车客:指被任命的官员,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地位的感慨。
  • 赋才:指写作能力,表达了诗人的才情未能施展的惆怅。

典故解析:

此诗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和感慨,尤其是对官场的感受。长乐钟声和丞相的到来象征着权力与繁华,而“公车客”则揭示了作者自身的无奈与失落,反映的是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体现了诗人的隐忧和对个人价值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498年-1662年),字季和,号星斋,明代诗人,生于浙江。高启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以古体诗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风景,抒发个人情感,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长安道》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之际,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权力的渴望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长安道》通过描绘长乐钟声与丞相的到来,表现了繁华与权力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理解。诗中的“钟声动”与“树色开”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景象,不仅引人入胜,还暗示着一种盛世的辉煌。中郎长戟和丞相小车的描写,突出了官场的气氛与权力的象征。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则转向了个人的感慨,诗人以“公车客”自喻,表露出一种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失落。虽然身处权力中心,但内心却充满了空虚与惆怅。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思,引发读者对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乐钟声动:描绘了长乐宫的繁华景象,钟声响起象征着权力的威严。
  • 平津树色开:表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 中郎长戟卫:中郎将持长戟,显示出军队的威武。
  • 丞相小车来:丞相的到来表明权力的象征,形成强烈的对比。
  • 新成赐将第:新建的将军府邸象征着官职的荣耀与新任命。
  • 更筑候神台:重修候神台,说明对神灵的敬畏与尊重。
  • 谁念公车客: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地位的思考和无奈。
  • 空怀作赋才:强调了诗人对自身才情无法施展的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乐钟声动,平津树色开”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隐喻:钟声、树色等意象隐喻权力与自然的和谐。
  • 排比:通过对称的句式表达繁华的景象,强化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繁华景象的描绘与个人失落的反思,表达了对权力与理想的深刻思考,揭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声:象征权力与繁华的声音。
  • 树色: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美好。
  • 长戟:象征勇武与力量。
  • 小车:象征权力与地位。
  • 候神台:代表对神灵的敬仰与祭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长乐钟声动”中的“长乐”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座宫殿
    c) 一种节日
    d) 一个城市

  2. 诗中提到的“公车客”指的是? a) 平民
    b) 官员
    c) 商人
    d) 士兵

  3.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慨? a) 自然风光
    b) 权力与个人价值的对比
    c) 友谊与爱情
    d) 战争与和平

答案:

  1. b) 一座宫殿
  2. b) 官员
  3. b) 权力与个人价值的对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高启《长安道》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高启更关注个人的失落,而李白则强调了享乐与豪情。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面对社会与人生时不同的态度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