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于省记为韵语以记之舟中马上随得随书不复叙次 其十三》

时间: 2025-01-19 21:43:55

海邦气候异中州,襆被来时八月秋。

满枕松声眠月露,夜深仍与被为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邦气候异中州,襆被来时八月秋。满枕松声眠月露,夜深仍与被为仇。

白话文翻译:

在海边的气候与中原截然不同,八月的秋天我带着被子来到这里。满枕的松树声伴着月下的露水,让我在夜里难以入眠,深夜时分被子与我之间仿佛成了敌人。

注释:

  • 海邦:指海边的地方,与中州(即中原地区)气候不同。
  • 襆被:指用来保暖的被子。
  • 满枕松声:形容耳边充满松树的声音,指夜晚的环境声。
  • 月露:指夜晚的月光和露水,营造出清冷的气氛。
  • :此处指的是对被子的厌恶,因冷而与被子产生冲突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德芳,号苍华,南宋诗人,生于1140年,卒于1215年。他以擅长诗词而闻名,作品多描写个人的生活感受,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出行途中,因气候变化和环境异样而引发的感慨,反映了他对生活环境的敏感和对内心感受的细腻捕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边的秋季气候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他对环境变迁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海邦气候异中州,襆被来时八月秋”,通过对比海边与中原的气候差异,引出诗人因环境变化而感到的异样与不适。接着“满枕松声眠月露”,描绘了夜晚的安静与自然的声音,这里松声与月露交织,营造出一种清冷、孤独的氛围。最后一句“夜深仍与被为仇”,则是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被子是为了保暖,但在这清冷的夜里,却成了他心中无法解脱的负担。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性的复杂与内心的挣扎,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深邃的孤独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邦气候异中州:诗人首先指出海边的气候与中原的不同,暗示着他所处的环境让他感到不适。
  2. 襆被来时八月秋:在八月的秋天,他带着被子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
  3. 满枕松声眠月露:夜晚,松声伴着月光和露水,形成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4. 夜深仍与被为仇:深夜时分,诗人感到被子似乎成了他抵御寒冷的敌人,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海邦”与“中州”的对比,突显气候的差异。
  • 拟人:将被子拟人化,表现出诗人对被子的复杂情感。
  • 意象:松声、月露等意象的运用,营造了诗歌的整体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和内心孤独的深刻体验,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情世态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海邦:象征着变化与陌生。
  • 松声:代表自然的声音,增添了诗的清幽感。
  • 月露:象征着孤独与清冷,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海邦”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中原
    • B. 海边
    • C. 北方
  2. 诗人用什么声音伴随夜晚的睡眠?

    • A. 鸟鸣
    • B. 松声
    • C. 风声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夜晚的孤独感,但更侧重于对亲人的思念。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在孤独中反思历史,情感更加宏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