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院》

时间: 2025-01-04 09:28:09

野径攲危入谷斜,曲岗回岭共交加。

经年不到为隔水,此日独游因看花。

两岸烟云闲景物,一轩泉石静生涯。

自怜冠佩婴身者,直入樊笼老岁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教院 文同 〔宋代〕 野径攲危入谷斜,曲岗回岭共交加。 经年不到为隔水,此日独游因看花。 两岸烟云闲景物,一轩泉石静生涯。 自怜冠佩婴身者,直入樊笼老岁华。

白话文翻译:

野径倾斜通向深谷,曲折的山岗和山岭交错。 多年未曾来此,因水隔而未到,今日独自游览,只为观赏花朵。 两岸的烟云和闲适的景物,一间小屋和泉石构成了宁静的生活。 我自怜身为官员,如同被困在笼中,岁月就这样老去。

注释:

  1. 野径攲危:野外的路径倾斜危险。
  2. 曲岗回岭:曲折的山岗和回旋的山岭。
  3. 经年不到:多年未曾来过。
  4. 隔水:因水隔而未到。
  5. 两岸烟云:两岸的烟雾和云彩。
  6. 一轩泉石:一间小屋和泉石。
  7. 自怜冠佩:自怜身为官员,冠佩指官员的服饰。
  8. 婴身者:指自己。
  9. 樊笼:比喻官场或束缚。
  10. 老岁华:岁月老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擅长山水诗。此诗可能创作于他游历山水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作者独自游览山水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野径、山岗、烟云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远离尘嚣的氛围。诗中“经年不到为隔水,此日独游因看花”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最后两句“自怜冠佩婴身者,直入樊笼老岁华”,则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官场束缚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径攲危入谷斜:描绘了一条倾斜危险的小径通向深谷,营造出一种探险的氛围。
  2. 曲岗回岭共交加:曲折的山岗和回旋的山岭交错,形成复杂的自然景观。
  3. 经年不到为隔水:多年未曾来过,因水隔而未到,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思念。
  4. 此日独游因看花:今日独自游览,只为观赏花朵,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5. 两岸烟云闲景物:两岸的烟雾和云彩,以及闲适的景物,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6. 一轩泉石静生涯:一间小屋和泉石构成了宁静的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7. 自怜冠佩婴身者:自怜身为官员,冠佩指官员的服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8. 直入樊笼老岁华:如同被困在笼中,岁月就这样老去,表达了对官场束缚的无奈。

修辞手法:

  1. 比喻:“直入樊笼”比喻官场生活如同被困在笼中。
  2. 拟人:“烟云闲景物”中的“闲”赋予景物以人的闲适状态。
  3. 对仗:“野径攲危”与“曲岗回岭”,“两岸烟云”与“一轩泉石”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1. 野径:象征着探险和未知。
  2. 山岗、山岭:象征着自然的复杂和壮丽。
  3. 烟云:象征着宁静和超脱。
  4. 泉石:象征着宁静和纯净。
  5. 冠佩:象征着官场身份和束缚。
  6. 樊笼:象征着官场束缚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经年不到为隔水”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多年未曾来过,因水隔而未到 B. 多年未曾来过,因路隔而未到 C. 多年未曾来过,因山隔而未到 答案:A

  2. 诗中“自怜冠佩婴身者”中的“冠佩”指的是什么? A. 官员的服饰 B. 官员的职责 C. 官员的地位 答案:A

  3. 诗中“直入樊笼老岁华”中的“樊笼”比喻什么? A. 官场生活 B. 自然环境 C. 社会环境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2.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文同的《明教院》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但文同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意境营造。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注》
  2. 《文同诗集》
  3.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