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

时间: 2025-01-19 20:08:17

野老扶白头,耕垦事由垅。

岂无儿与孙,冻馁实我恐。

地产止数出,财用知几种。

食肉与衣帛,贤者何言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老扶白头,耕垦事由垅。 岂无儿与孙,冻馁实我恐。 地产止数出,财用知几种。 食肉与衣帛,贤者何言冗。

白话文翻译: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扶着拐杖在田间劳作。 他并非没有儿孙,但担心他们受冻挨饿。 土地的产出有限,财物的种类也知之甚少。 对于吃肉和穿丝绸,贤者认为这些话多余。

注释:

  • 野老:指在田野间劳作的老人。
  • 扶白头:形容老人年迈,扶着拐杖。
  • 耕垦:耕作,开垦土地。
  • 垅:田埂,这里指田地。
  • 冻馁:受冻挨饿。
  • 地产:土地的产出。
  • 财用:财物,物资。
  • 食肉与衣帛:指生活富裕,吃得好穿得好。
  • 贤者:有德行和智慧的人。
  • 冗:多余,不必要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此诗描绘了一位老年农民的艰辛生活,反映了当时农村的贫困和社会的不公。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经济虽有一定发展,但农民生活依然困苦,尤其是老年农民,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的衰老,还要面对生活的艰辛。文同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些老年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位老年农民的艰辛生活。诗中的“野老扶白头,耕垦事由垅”形象地展现了老人的辛勤劳作,而“岂无儿与孙,冻馁实我恐”则深刻反映了老人对儿孙生活的担忧。后两句“地产止数出,财用知几种。食肉与衣帛,贤者何言冗”则揭示了社会资源的有限和贫富差距的现实,以及贤者对物质追求的淡泊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描写,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普遍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老扶白头,耕垦事由垅”: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人在田间劳作的情景,通过“扶白头”和“耕垦”两个动作,展现了老人的辛勤劳作和岁月的痕迹。
  2. “岂无儿与孙,冻馁实我恐”:表达了老人对儿孙生活的担忧,尽管有儿孙,但老人仍然担心他们受冻挨饿,反映了老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无奈。
  3. “地产止数出,财用知几种”:揭示了土地产出有限,财物种类稀少,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的贫困和社会资源的匮乏。
  4. “食肉与衣帛,贤者何言冗”:通过对比物质追求和贤者的淡泊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超然看法,认为贤者不应过多关注物质享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食肉与衣帛”和“贤者何言冗”的对比,突出了贤者的淡泊态度。
  • 拟人:“野老扶白头”中的“扶”字赋予了老人以动作,增强了形象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老年农民的艰辛生活,反映了当时农村的贫困和社会的不公,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对物质追求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 野老:象征着老年农民的艰辛和无奈。
  • 白头: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衰老。
  • 耕垦:象征着辛勤的劳作和生活的艰辛。
  • 冻馁:象征着生活的困苦和担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野老”指的是什么? A. 在田野间劳作的老人 B. 野外的老人 C. 野生的老人 答案:A

  2. 诗中的“扶白头”形容了什么? A. 老人的动作 B. 老人的年龄 C. 老人的状态 答案:B

  3. 诗中的“冻馁”指的是什么? A. 受冻挨饿 B. 冻伤 C. 饥饿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石壕吏》:同样描绘了老年农民的艰辛生活,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民生的疾苦。
  • 白居易的《卖炭翁》: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故事,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

诗词对比:

  • 文同的《野老》与杜甫的《石壕吏》:两者都描绘了老年农民的艰辛生活,但文同的诗更侧重于表达对老年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揭露社会的不公和官吏的残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同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