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诸葛风流尚未休,山川为斩邓锺头。
至今青史忧吴蜀,莫把知人责夏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和感慨。诸葛亮的风流才华至今让人怀念,而山河却因为邓艾和钟会的出征而悲痛。直到今天,历史仍在忧虑吴国和蜀国的衰亡,而不应把责任全都推给夏侯惇。
注释:
- 风流:才华横溢之意,指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 山川:自然景观,这里指代战乱带来的破坏。
- 邓锺:指邓艾和钟会,三国时期的将领,他们对蜀汉的灭亡起了重要作用。
- 青史:指历史书籍,通常用来指代历史上的不朽之事。
- 责:责备,指责。
典故解析:
- 诸葛亮:蜀汉丞相,以智谋和忠诚闻名,代表了忠臣的形象。
- 夏侯惇:曹魏名将,忠于曹操,历史上形象正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以历史题材见长,风格沉稳,常常抒发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三国时期后,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的忧虑和对人才的珍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历史的认知与价值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开篇以“诸葛风流尚未休”引入,表现出对诸葛亮才华的赞美与怀念。接着“山川为斩邓锺头”,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悲剧结合,暗示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创伤和痛苦。这一对比使得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无奈。
“至今青史忧吴蜀”,文本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揭示了对吴国和蜀国衰亡的深切忧虑,反映出作者对历史局势的关注和思考。而“莫把知人责夏侯”则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提示后人不应仅仅局限于表面的责任归属,要全面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更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省,展现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诸葛风流尚未休”:赞美诸葛亮的才华与风范,未曾消逝,仍在后人心中。
- “山川为斩邓锺头”:形象地表现了战争带来的惨痛,以山河的悲伤反映历史的悲剧。
- “至今青史忧吴蜀”:历史仍在提醒人们对吴国和蜀国的忧虑,反映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 “莫把知人责夏侯”:呼吁人们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历史人物,不应简单地归责。
修辞手法:
- 对比:诸葛亮的风流与山川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山川赋予情感,表现战争的破坏性和自然的悲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忠臣的怀念,呼吁人们在面对历史时要有宽容和深刻的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象征。
- 山川:自然界的无情与战乱带来的破坏。
- 青史:历史的见证,代表着永恒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邓艾
B. 诸葛亮
C. 夏侯惇
D. 钟会 -
“山川为斩邓锺头”中“山川”指代了什么? A. 自然风景
B. 战争带来的创伤
C. 死亡与悲痛
D. 人类的愚蠢 -
作者对夏侯惇的态度是? A. 责备
B. 尊重
C. 宽容
D. 不屑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陈普的《咏史下·锺会》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口》,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但李白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织,而陈普则着重于历史人物的责任与评价。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三国演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