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仁体虽然无不爱,当知贵贱与亲疏。
诚心应物宁容伪。天性由来一本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仁爱之心虽然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该明白人与人之间的贵贱、亲疏关系。对待万物,应该以诚心去应对,而不应容忍虚伪。因为人的天性本来就是单纯真实的。
注释:
- 仁体:指的是仁爱的本性或核心。
- 贵贱与亲疏: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和亲密程度。
- 诚心应物:用真诚的心态对待万物。
- 宁容伪:宁可不接受虚伪的态度。
- 天性由来一本真:人类的本性从一开始就是单纯真实的。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诗歌创作上有一定影响,作品多涉及伦理道德等主题。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仁爱的重视,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宋代是一个重视儒家思想的时代,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道德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强调了仁爱之心是人类的本性,但同时也指出了社会关系中的复杂性。诗人认为,仁爱并非无差别的爱,而是要分清贵贱、亲疏。这样的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然受到社会地位和亲疏关系的影响。
诗中提到的“诚心”与“虚伪”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在面对他人与事物时应有的态度。诗人倡导以真诚的心去对待一切,而不是带着虚伪的面具。这种诚恳的态度对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整首诗在气韵上沉稳、深邃,彰显了诗人对人性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给读者以启迪。诗的结尾“天性由来一本真”更是强调了人性本真的重要性,呼唤人们回归内心的真实,抵制外在的虚伪。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仁体虽然无不爱”:说明仁爱之心是普遍存在的。
- “当知贵贱与亲疏”:告诫人们要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 “诚心应物宁容伪”:提倡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事物,拒绝虚伪。
- “天性由来一本真”:强调人性本质的真实和单纯。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贵贱与亲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排比:通过对不同态度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仁爱与真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基于真实的内心,而非表面的虚伪。
意象分析:
- 仁爱:象征着人类的善良与同情心。
- 贵贱:代表社会地位和权利的差异。
- 诚心:象征真诚与真实的态度。
- 虚伪:代表社会中的伪装与假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仁体”指的是什么?
- A. 爱心的本性
- B. 社会地位
- C. 亲密关系
-
诗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以什么为基础?
- A. 虚伪
- B. 诚心
- C. 财力
-
诗中提到的“天性由来一本真”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人性本恶
- B. 人性本善
- C. 人性复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中的仁爱思想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的《亲亲仁民爱物》与王阳明的《大学》中的仁爱思想,二者虽有相似之处,但在强调的角度上有所不同。陈普更关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王阳明则强调内心的修炼与道德自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文章与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