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时间: 2025-01-04 10:00: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作者: 郑元秀 〔宋代〕
山光堂下,恰催花雨过,韶华将半。
蝶舞回风莺度曲,暖响笙箫庭院。
泥轼仙翁,当时此夕,正梦投怀燕。
紫髯黄发,到今如此清健。
岂但风月平分,海沂千里,流得欢声遍。
屈宋江山,还助说,莫惜金荷频卷。
问寿何如,凤池三到,却放壶天晚。
赤松应待,挂冠归伴萧散。
白话文翻译:
在山光照耀的堂下,正好是春雨过后,花儿绽放,正值韶华的一半。
蝴蝶在回旋的春风中舞动,莺鸟在曲声中飞翔,庭院里传来温暖的笙箫声。
泥轼仙翁,当时的这个夜晚,正做着梦,怀抱着燕子。
紫鬓白发,却依然这样精神矍铄。
岂止是风月被平分,海沂千里,欢声笑语到处都是。
屈居于宋江山,仍然可以畅谈,不惜金莲频频卷起。
问我寿命如何,凤池三次到访,放下酒壶,待到天晚。
赤松应当等候,挂冠归去,伴着清淡的萧声。
注释:
- 韶华:指年轻美好的时光。
- 泥轼:指的是道教中的仙人,象征长生不老。
- 紫髯黄发:形容老人的头发颜色,紫色的鬓发和黄色的白发,寓意老当益壮。
- 凤池:古代传说中的仙池,象征长寿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元秀,宋代词人,以其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创作背景:这首《念奴娇》写于春季,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念奴娇》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之美。诗的开头以“山光堂下”的景象引入,描绘了春雨过后,花开满地,生机盎然的画面。诗人通过“蝶舞回风莺度曲”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春日的温暖与活力,吸引读者沉浸在这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中。
接下来的“泥轼仙翁”意象,带出一种哲理的思考,诗人在此借用仙翁的形象,表现对生命长久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以“紫髯黄发”来形容老年人的状态,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传达出即使年岁渐长,仍要保持精神和活力的信念。
全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最后,从“问寿何如”到“赤松应待”,诗人表达了一种淡然与洒脱,仿佛在告诉世人,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长寿,也在于享受当下的每一刻,找到生活中的乐趣与美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光堂下:描绘山景与堂屋的宁静。
- 恰催花雨过:春雨后,花儿正好盛开。
- 蝶舞回风莺度曲:春风中,蝴蝶翩翩起舞,莺鸟在歌唱。
- 暖响笙箫庭院:春日庭院中,乐声悠扬。
- 泥轼仙翁:提到道教仙人,传达一种超脱的境界。
- 紫髯黄发:描绘老人的精神状态。
- 岂但风月平分:不仅是自然之美,欢乐之声也遍及。
- 屈宋江山:对国家的深情与眷恋。
- 问寿何如:询问长寿的意义。
- 赤松应待:表达归隐的愿望与洒脱。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泥轼仙翁”象征长生不老。
- 对仗:如“紫髯黄发”与“凤池三到”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的主题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山光: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花雨:代表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蝶舞:象征自由与活力。
- 泥轼仙翁:暗喻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 紫髯黄发:代表人生的沧桑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泥轼仙翁”指代的是: A. 仙人
B. 普通人
C. 武将
D. 学者 -
诗中提到的“凤池”象征着: A. 财富
B. 长寿与美好
C. 战争
D. 友情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郑元秀的《念奴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写了对春天的向往与生活的感悟,李清照更强调个人情感与生活的细腻,郑元秀则侧重于自然与哲理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