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汝南七夕病中排闷》
时间: 2025-01-01 15:12: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汝南七夕病中排闷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谁家砧杵,趱中原秋夜,碧来如此。
何况今宵逢七夕,天上鹊桥成矣。
人说黄姑,贳钱营室,挨尽愁滋味。
可怜阿堵,神仙亦被驱使。
我笑此语荒唐,古今稗史,谁是谁非是。
翻怪频年瓜果闹,溷我妇人女子。
仆病未能,吾衰讵惫,晒腹为佳耳。
汝南城下,月明何限残垒。
白话文翻译:
在这秋夜的中原,谁家正在敲打着石臼,碧空如洗。
何况今夜正值七夕,天上的鹊桥已然搭成。
人们传说黄姑为了钱财而经营房室,经历了无尽的愁苦。
可怜那些神仙也被迫忙碌。
我觉得这种说法真是荒唐,古今的传闻,谁能分清是非?
想想这几年瓜果满地乱生,竟然成了妇女们的笑谈。
我生病未能出门,衰老的我又何曾疲惫,晒着肚子也觉得不错。
在汝南城下,明亮的月光映照着多少残垒。
注释:
- 砧杵:砧是砧板,杵是捣器,砧杵是指捣米或捣药的器具,形象地描绘出秋夜中的乡村情景。
- 黄姑:传说中的人物,传说常常与爱情和七夕有关。
- 贳钱营室:意指借钱来维持生活,表现出生活的艰辛。
- 阿堵:指那些平常的东西,或人,强调平常人的苦难。
- 晒腹:形象的说法,表现出一种生活的闲适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6年-1680年),字仲恭,号浩然,清代诗人,擅长词曲。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情感细腻,常以个人经历为背景,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七夕之夜,诗人因病未能与他人共庆佳节,心中感到无奈与孤寂,借以抒发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七夕的思念。
诗歌鉴赏:
《念奴娇 汝南七夕病中排闷》是陈维崧在生病期间写成的一首词,蕴含了深厚的个人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秋夜的清冷和七夕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节日的思念和对生活无奈的感慨。
开头几句“谁家砧杵,趱中原秋夜,碧来如此”,通过乡村的景象引入,渲染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接着提到七夕,诗人感到节日的孤独与愁苦,流露出对爱情和生活的深切思考。诗中提及传说的黄姑,既是对爱情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可怜阿堵,神仙亦被驱使”,这一句则表现了作者对人间苦难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对神仙的无奈与调侃。整首词在悲伤中透着一丝调侃与自嘲,表现出对生活的不屈与对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家砧杵,趱中原秋夜,碧来如此: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砧杵声声,传递出乡村的生活气息。
- 何况今宵逢七夕,天上鹊桥成矣: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到来,增添了诗人的愁苦情怀。
- 人说黄姑,贳钱营室,挨尽愁滋味:引入传说中的黄姑,表达生活的艰辛。
- 可怜阿堵,神仙亦被驱使:表现了对人间苦难的同情和对神仙无奈的调侃。
- 我笑此语荒唐,古今稗史,谁是谁非是:对生活中流传的故事和是非的反思。
- 翻怪频年瓜果闹,溷我妇人女子:反映社会的纷扰与生活中的琐事。
- 仆病未能,吾衰讵惫,晒腹为佳耳:表现出对病痛的无奈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 汝南城下,月明何限残垒:在月光下,感受到的孤独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比作“黄姑贳钱”,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谁家砧杵,趱中原秋夜”,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通过“神仙亦被驱使”来表现对命运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节日与病痛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展现了人们在传统节日中常常感到的孤独与失落。
意象分析:
- 砧杵: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艰辛。
- 鹊桥:象征着爱情与团圆,七夕的传统象征。
- 黄姑:传说中的人物,反映了对爱情与婚姻的思考。
- 残垒:象征着过往的遗迹,表达出对历史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砧杵”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厨房用具
c) 乡村的生活器具
答案:c -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黄姑”与什么节日相关? a) 中秋
b) 七夕
c) 端午
答案:b -
“可怜阿堵”中“阿堵”指代什么? a) 朋友
b) 平常的东西
c) 神仙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作品,表现了对秋天孤独的感慨。
- 《红楼梦》中的诗词:多首描写爱情与孤独的诗作,与本诗情感相近。
诗词对比:
- 《离骚》(屈原):同样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与对历史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同样通过景象表达思乡与孤独的情感,值得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陈维崧研究》:对陈维崧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的书籍。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技巧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