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共丰川友人北岳》
时间: 2025-01-17 10:04: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身带影,问年来何事,三辞京洛。
沽酒太恒玄岳下,好共刘伶相酌。
迥出凡尘,撑持北斗,峰嶂呈嵬崿。
听箫蹊径,暂忘人世哀乐。
巡狩舜帝曾游,娥英伴否,念此须惊魄。
登眺南天霜雁去,杳杳疑飞黄鹤。
寂寞罡风,参差古柏,为我填沟壑。
白云千载,与君同上仙阁。
白话文翻译:
我将自己的身影带着,问你这些年来过得如何,已经三次告别京城和洛阳。
在太恒山和玄岳下买酒,真希望能和刘伶一起畅饮。
我远离尘世,撑起北斗,山峰高耸入云。
听着箫声在小路上飘荡,暂时忘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舜帝曾经巡游于此,难道还有娥英相伴吗,想起这些让我心神震撼。
登高远眺,南天的霜雁飞去,远远看去仿佛是飞翔的黄鹤。
在这寂寞的罡风中,古老的柏树参差不齐,为我填平沟壑。
千年白云,愿与你同登仙阁。
注释:
- 影:指影子,这里暗指人的身影。
- 京洛:指古代的两个重要城市,京指北京,洛指洛阳。
- 沽酒:买酒。
- 刘伶:指东汉著名的酒徒和诗人,喜欢饮酒。
- 迥出凡尘:远离尘世的喧嚣。
- 北斗:指北斗七星,古代重要的天文象征。
- 舜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以德治国。
- 娥英:可能是指美丽的女子或仙女。
- 霜雁:秋天或冬天的雁,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罡风:强烈的风,常用以形容孤独的环境。
- 仙阁:指高处的楼阁,象征超脱世俗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力夫,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而著称。他在诗歌中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种对自由与自然的渴望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背景可能与现代社会的喧嚣和浮躁相对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将身带影”开篇,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深邃的氛围。诗人通过对京洛的告别,表明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逃避,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情。接着,借用刘伶的形象,表达了与友人共醉的美好愿望,展示了对友情的珍视。
诗中“撑持北斗”意象的运用,暗示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想要超脱于世俗的束缚。随着对“舜帝”和“娥英”的提及,诗人思索着历史与个人的关系,唤起了一种对古代文化的共鸣。最后,诗人以“白云千载”结束,传达出一种悠远的哲思,表达了对永恒与超脱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的手法,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宁静而又遐想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将身带影:身影随行,象征孤独和自省。
- 问年来何事:询问近况,表现对友人的关心。
- 三辞京洛:三次告别繁华的都市,暗含逃避的意味。
- 沽酒太恒玄岳下:在山下买酒,体现对自然的热爱。
- 好共刘伶相酌:希望与友人共饮,表达对友情的向往。
- 迥出凡尘:远离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
- 撑持北斗:以北斗为指,引导向精神的追求。
- 峰嶂呈嵬崿:山峰高耸,描绘自然的雄伟。
- 听箫蹊径:在小路上听箫声,体现出对音乐的沉醉。
- 暂忘人世哀乐:忘却世间的悲欢,表达一种超然的态度。
- 巡狩舜帝曾游:提及历史,增强文化的厚重感。
- 娥英伴否:思考美丽的陪伴,唤起对美的追求。
- 念此须惊魄:提及这些事让人心惊。
- 登眺南天霜雁去:远望南天的雁,象征时光流转。
- 杳杳疑飞黄鹤:远处疑似飞来的黄鹤,暗示对自由的追求。
- 寂寞罡风:在孤独的环境下,感受到自然的力量。
- 参差古柏:古柏生长不齐,象征时间的积淀。
- 为我填沟壑:自然的风景填补心灵的空缺。
- 白云千载:千年的白云,表达永恒的意境。
- 与君同上仙阁:希望与友人一起追求精神上的高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影与孤独相联系,增强意象。
- 对仗:整首诗使用了大量的对仗手法,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人情,增强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超脱世俗的追求,表达了一种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身影:象征孤独与自省。
- 京洛:代表繁华与喧嚣。
- 刘伶:象征酒文化与友情。
- 北斗:指向精神的追求。
- 霜雁:象征时间的流逝。
- 白云:代表永恒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力夫是哪个时代的诗人? A. 唐代
B. 现代
C. 宋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刘伶”是象征什么? A. 友情
B. 酒文化
C. 自然
D. 历史 -
“白云千载”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平凡的生活
B. 高洁的追求
C. 友情的珍贵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将进酒》与《念奴娇》都表现了对饮酒的热爱,但《将进酒》更侧重于豪放与畅快,而《念奴娇》则更显得宁静与深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但通过对比身处的环境与心境,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作品选集》
- 《古典文学中的自然意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