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路照寒星出,人家尽枕河。
水田归雁下,烟草暗虫多。
屋矮藏镫火,篱残补茑萝。
劳劳远行者,数问夜如何。
白话文翻译:
路上闪烁的寒星照耀着,沿河而居的人家都在河边安眠。
水田里大雁回归,烟草丛中虫鸣声阵阵。
房屋矮小,隐蔽着炉火,篱笆也残破,补上了爬藤。
远行的人在路上奔波,时常问我夜晚的情况如何。
注释:
- 路照寒星出:路上有星星的光辉,寒星即指寒冷的星星,象征着清冷的夜晚。
- 人家尽枕河:人们都依偎在河边,形容村庄的宁静和安逸。
- 水田归雁下:水田中,归来的大雁在低飞,描绘秋天的景象。
- 烟草暗虫多:烟草丛中暗藏着许多虫子,暗示着丰饶的生活环境。
- 屋矮藏镫火:矮小的屋子中隐藏着炉火,表达了温暖的家庭气氛。
- 篱残补茑萝:篱笆破损,补上了爬藤,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 劳劳远行者:辛苦的旅人,指那些在外奔波的人。
- 数问夜如何:他们多次询问夜晚的情景,体现了对夜晚氛围的关心。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乡村宁静的生活与远行者的孤独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长霞,清代诗人,以描写自然、乡村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创作于李长霞的旅途中,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远行者辛劳的同情。
诗歌鉴赏:
《晚至云河驿》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淡淡的乡愁打动人心。诗中描绘的夜色和乡村景象,展现了一个寂静而温暖的生活场景。开篇的“路照寒星出”,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冷的夜晚,星光闪烁,增添了夜的静谧与深邃。接着“人家尽枕河”,展现了人们在宁静的环境中安然入睡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一种安宁的幸福。
而后两句“水田归雁下,烟草暗虫多”,则通过描绘自然的变化,反映了丰收的季节,给人以美好的希望和生机。最后两句则转向了旅人的孤独,表达了对远行者的关心和对夜晚的思考,形成了人与自然、家庭与旅途之间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人们对于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远行者的同情,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路照寒星出”:描绘了寒冷星空下的夜路,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人家尽枕河”:表达了村民们依河而眠的安宁状态,传达出乡村的宁静。
- “水田归雁下”:描绘了归来的大雁,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体现了自然的变化。
- “烟草暗虫多”:暗示丰收的季节,生机勃勃的乡村生活。
- “屋矮藏镫火”:展示了家庭的温暖,矮小的屋子中炉火的隐秘。
- “篱残补茑萝”:描绘了生活的艰辛,篱笆虽破但仍在努力修补。
- “劳劳远行者”:远行者的辛劳与艰难,形成对比。
- “数问夜如何”:对夜晚的疑问,反映出对夜色的渴望和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与旅人的孤独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共鸣。
- 拟人:大雁归来被赋予了生动的形象,增强自然的灵动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使整首诗更具韵律感,增强了表现力。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乡村的宁静与远行者的孤独,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辛劳生活的理解,体现了作者对人性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寒星:象征清冷的夜晚,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人家:象征温暖的家庭,提供了安全感。
- 水田与归雁:象征丰收的季节和自然的生机,传达出希望与宁静。
- 虫鸣与烟草:代表乡村生活的繁忙与自然的活力。
- 篱笆与镫火:象征家庭生活的坚韧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乡村的宁静
- B. 远行者的孤独
- C. 两者兼而有之
-
“路照寒星出”中的“寒星”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星星
- B. 清冷的星星
- C. 明亮的星星
-
诗中描绘的“人家尽枕河”表达了什么?
- A. 人们在河边安睡
- B. 人们在河边打水
- C. 人们在河边游玩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长霞的《晚至云河驿》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和乡村的宁静,但《鹿柴》更强调自然的美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晚至云河驿》则在宁静中透出一丝对远行者的关怀与理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长霞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