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先洞阳公祠追和海忠介公韵》
时间: 2025-01-01 09:56: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气节文章日月新,只今妇竖识忠臣。
杖前扣马忧衔橛,阙下攀龙犯逆鳞。
九庙英灵凭议礼,千秋俎豆岂谋身。
惟公尤具人伦鉴,铁网珊瑚起凤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忠臣海忠介公的赞美。诗中提到忠臣的气节和文章如同日月般常新,甚至连普通妇女和小孩也能识别他的忠诚。在马前敲打着马镫,忧虑着衔木桩的事,阙下攀龙则是触犯了权贵的逆鳞。九庙中的英灵依然在商议礼仪,千秋的祭豆又岂是谋求个人的名利。惟独这位公公尤其具备人伦的准则,他的名声如铁网和珊瑚般珍贵,宛如凤凰与麟的出现。
注释:
- 气节:指人的志节、操守。
- 妇竖:指普通的妇女和小孩。
- 杖前:指在马前。
- 阙下:指皇帝的宫殿下。
- 九庙:指祭祀的场所,象征忠臣的英灵。
- 俎豆:祭祀用的器具,象征祭品。
- 人伦鉴:指道德和伦理的标准。
- 铁网珊瑚:形容珍贵的物品,象征忠贞的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湂,字梦庚,号少白,清代诗人,通晓诗词,尤以律诗见长。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忠贞之士的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以此诗表达了对忠臣海忠介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关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海忠介公为主题,深刻展现了忠诚与节操的高尚品质。诗开篇即以“气节文章日月新”揭示出时间与忠诚之间的关系,强调忠臣的伟大品质永不过时。诗人在描述忠臣的伟大形象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赞美,更是将其与社会的道德伦理相联系。通过“九庙英灵”与“千秋俎豆”的对比,诗人抒发了对士人的尊重与对世俗功利的批判。最后一句“铁网珊瑚起凤麟”则是一种极高的赞美,既象征着忠臣的珍贵和稀有,也体现了诗人希望能有更多人秉持忠贞的理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气节文章日月新:忠臣的气节和文采如同日月般常新,表现出对忠臣的崇敬。
- 只今妇竖识忠臣:如今连普通的妇女和小孩都能识别忠臣,说明忠诚的品质深入人心。
- 杖前扣马忧衔橛:在马前敲打马镫,忧虑衔木桩的事,暗喻对忠臣的忧虑与关心。
- 阙下攀龙犯逆鳞:在阙下攀龙,触犯了权贵的逆鳞,隐喻对当权者的不屈服。
- 九庙英灵凭议礼:九庙中的英灵在商议礼仪,忠臣的精神在世间流传。
- 千秋俎豆岂谋身:千秋的祭豆又岂是谋求个人名利,表现出忠臣的无私。
- 惟公尤具人伦鉴:惟独这位公公特别具备人伦的标准。
- 铁网珊瑚起凤麟:形容忠臣的名声珍贵,象征着其忠诚与稀有。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忠臣的崇敬与赞美,强调忠贞不渝的精神和对社会道德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气节:象征忠诚与道德。
- 英灵:象征忠臣的精神永存。
- 俎豆:象征祭祀与尊重。
- 铁网珊瑚:象征珍贵的忠诚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妇竖”是指什么? A. 贵族女性
B. 普通的妇女和小孩
C. 诗人本人
D. 仙女 -
“九庙英灵”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忠臣的灵魂
B. 祭祀的场所
C. 普通百姓
D. 当权者 -
诗中“铁网珊瑚”是用来比喻什么? A. 富贵的生活
B. 忠诚的名声
C. 美丽的风景
D. 诗人的才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出塞》(王昌龄)与本诗同样表达对忠诚的赞美,但更侧重于边塞的壮丽与将士的勇敢,表现出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