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离孙童蒙游净慈》

时间: 2024-09-19 21:57:32

三月第三日,又来游梵林。

醉言惊俗耳,贫趣契僧心。

犬吠落红外,鸟啼空翠阴。

一年最佳处,分付老龄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第三日,又来游梵林。
醉言惊俗耳,贫趣契僧心。
犬吠落红外,鸟啼空翠阴。
一年最佳处,分付老龄吟。

白话文翻译

在三月的第三天,我又来游览梵林寺。
醉酒后所说的话让世俗的人感到惊讶,
而我这贫乏的趣味却与僧人的心境契合。
犬吠声在落花之外,鸟鸣声在空旷的绿荫中。
这是全年度中最美的时刻,我将它托付给老年时的吟唱。

注释

逐句解释:

  1. 三月第三日,又来游梵林。

    • “三月第三日”:农历三月初三,春天的日子。
    • “游梵林”:游览佛教寺庙,这里指的是梵林寺。
  2. 醉言惊俗耳,贫趣契僧心。

    • “醉言”:指醉酒后说的话。
    • “惊俗耳”:让世俗的人感到惊讶。
    • “贫趣”:贫乏的趣味。
    • “契僧心”:与僧人的心境相契合。
  3. 犬吠落红外,鸟啼空翠阴。

    • “犬吠”:狗的叫声。
    • “落红”:指的是飘落的花瓣。
    • “空翠阴”:指绿色的树荫,空旷而宁静。
  4. 一年最佳处,分付老龄吟。

    • “一年最佳处”:一年中最美好的地方。
    • “分付”:托付,交给。
    • “老龄吟”:老年时的吟唱。

典故解析

本诗从梵林寺出发,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体悟。梵林寺是一个象征宁静与心灵洗涤的地方,诗人通过游览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诗中“犬吠落红外,鸟啼空翠阴”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歌创作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思。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暖花开的季节,正值诗人游览梵林寺之时。诗人在游玩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本诗将春日的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首句“又来游梵林”引入了游览的场景,接着通过“醉言惊俗耳”表达了诗人在此地的放松与超脱。诗人在醉意朦胧中,发现自己与僧人的心境相契合,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后面的“犬吠落红外,鸟啼空翠阴”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日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最后一句“分付老龄吟”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点明时间与地点,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的氛围。
  • 第二句:通过“醉言”与“契僧心”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第三句:生动描绘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第四句:总结整首诗的情感,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来比喻诗人的心境。
  • 对仗:如“犬吠落红外,鸟啼空翠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梵林:象征宁静与心灵的栖息地。
  • 犬吠:自然声响,传达出生活的气息。
  • 落红:象征美好的时光流逝。
  • 空翠阴:体现宁静的环境,象征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何时何地游览梵林寺?
    A. 冬天,第一天
    B. 三月,第三天
    C. 夏天,第二天

  2. 诗人醉酒后与谁的心境相契合?
    A. 世俗人
    B. 僧人
    C. 自己

  3. “犬吠落红外,鸟啼空翠阴”描绘了什么?
    A. 市井繁华
    B. 自然景色
    C. 战争场面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陈著的《同离孙童蒙游净慈》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但李白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陈著则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春日美好的感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