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秋日过饮蝶庵纪坐上人语》
时间: 2025-01-01 11:44: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秋日过饮蝶庵纪坐上人语
作者:陈维崧 〔清代〕
万家砧杵秋城,重来何处寻门巷。
三年一别,孤身作客,蛮江烟浪。
绿帻榕城,金尊荔浦,惯陪牙将。
自连天烽火,舞衫换了,亟为买,归吴榜。
屈指当年俦侣,旧梨园蜂惆蝶怅。
或伴侯王,或成驵侩,或沦厮养。
纵剩柔条,也应不似,灞桥模样。
趁啼乌乍歇,霜天渐晓,拨筝琶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城市景象,诗人回到曾经生活的地方,却发现一切都变了。三年的离别让他感到孤独,身在他乡,回忆起过去的友情与欢乐。诗中提到的“绿帻榕城”和“金尊荔浦”代表了他曾经的交友圈和社交生活,而战争的经历使得他与昔日的伙伴渐行渐远。诗人感叹往昔的美好与现今的孤独,最后在清晨的微霜中,他拨动琴弦,试图以音乐来抚慰心灵。
注释
- 砧杵:砧板和杵,指家庭琐事的忙碌。
- 蛮江:指南方的江河,可能是指长江下游的地区。
- 绿帻:绿色的头巾,常用作劳动者的装束。
- 荔浦:荔浦是指荔枝的产地,象征着丰收的美好。
- 侯王:指的是古代的贵族或有权势的人。
- 灞桥:灞桥是一个著名的地点,象征着往昔的美好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93),字仲明,号莲峰,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的词人、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和社会变迁,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秋日,诗人经历了三年的离别,回到曾经的故地,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感慨。诗中反映了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诗歌鉴赏
《水龙吟 秋日过饮蝶庵纪坐上人语》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作品。诗人在秋日的氛围中,回顾自己过去的生活与朋友,感慨时光的流逝。开头的“万家砧杵秋城”描绘了城市的忙碌与生活的琐碎,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流露出孤独与失落。三年的离别让他感到自己在这座城市中的陌生感,重回故地却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门巷,仿佛一切都已改变。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绿帻榕城,金尊荔浦”的意象,勾勒出过去的快乐时光和交友的场景。对比那些曾经的朋友,如今各自有不同的生活轨迹,或成侯王,或沦为驵侩,这使得诗人感到深深的惆怅。最后,诗人在清晨的霜天中,拨动琴弦,试图用音乐来抚慰心灵,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思考,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时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家砧杵秋城:秋天的城市中,家家户户忙碌的生活声。
- 重来何处寻门巷:回到故地,却不知去哪里寻找当年的地方。
- 三年一别,孤身作客:经过三年离别,独自一人在外。
- 蛮江烟浪:指南方的江水与烟雾,描绘孤独的环境。
- 绿帻榕城,金尊荔浦:曾经的交友场景,代表美好回忆。
- 自连天烽火:经历战争的洗礼,生活不再如昔。
- 舞衫换了,亟为买,归吴榜:衣服与生活的变化,流露出对故乡的渴望。
- 屈指当年俦侣:回指昔日的朋友,感慨时光流逝。
- 旧梨园蜂惆蝶怅:梨园比喻旧时的歌舞生活,感伤往事。
- 或伴侯王,或成驵侩:朋友们的命运各异,令人唏嘘。
- 纵剩柔条,也应不似,灞桥模样:即使有旧情,也已不再如当初的美好。
- 趁啼乌乍歇,霜天渐晓,拨筝琶唱:在清晨的微霜中,奏起琴声,寻找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万家砧杵”比喻生活的忙碌。
- 对仗:如“或伴侯王,或成驵侩”,表现生活的多样性。
- 意象:如“绿帻”、“金尊”等,营造出丰富的情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回忆与现实的感慨,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时间的流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砧杵:生活的琐碎与忙碌。
- 蛮江:孤独与思乡之情。
- 绿帻榕城:友谊与快乐的象征。
- 舞衫:生活方式的变化。
- 霜天:清晨的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万家砧杵”,形容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人提到的“绿帻榕城”象征着什么?
A. 战争
B. 朋友与快乐
C. 孤独
D. 忘却 -
“趁啼乌乍歇”中的“啼乌”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生活的烦恼
C. 朋友的离去
D. 乡愁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偏向于女性的细腻情感,而陈维崧则在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中,展现出更为沉重的历史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陈维崧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名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