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渡南渡北两山遥,
隔岸行人手可招。
日暮海门烟雨黑,
一川舟檝趁归潮。
白话文翻译:
南北两山遥遥相对,
隔着河岸,行人可以相招。
傍晚时分,海门处烟雨弥漫,
一条条小船顺着潮水归来。
注释:
- 渡:渡过,横渡。
- 南渡北:指南方和北方,表示两山之间的距离。
- 遥:遥远,形容两山相隔很远。
- 隔岸:隔着水岸。
- 手可招:手可以招呼,形象地描绘出人们之间的亲近。
- 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 海门:可能指海口或河口,这里暗含着自然环境的描写。
- 烟雨黑:形容烟雾和雨水混合的景象,给人以朦胧的感觉。
- 一川舟檝:指一条河流上漂浮的小船,舟檝为小船的意思。
- 趁归潮:顺着潮水回去,暗示着船只的归航。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体现出诗人对故乡、归途的思念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主要以诗词创作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场景为题材,注重情感的流露。
创作背景:
《西山》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诗人常以自然景观寄托个人情感,表达对家国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的诗。诗的开头以“渡南渡北两山遥”引入,展现出两山之间的遥远距离,给人一种空间上的隔阂感。接着“隔岸行人手可招”则转向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虽然彼此相隔,但依然可以相互招呼,显示出人际关系的温暖。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接下来的“日暮海门烟雨黑”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海门处的烟雨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这种情感与前面的温暖形成对比,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乡之情。最后一句“一川舟檝趁归潮”则描绘了小船归来的繁忙景象,暗示了生活的流动与变化,带出一种归属感。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不仅展现了优美的山水景色,还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归属与亲情的思考,情感深沉而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渡南渡北两山遥:开篇描绘两座山之间的遥远距离,表现出空间的广阔。
- 隔岸行人手可招:形象地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切关系,虽隔岸但依然可以互相招手。
- 日暮海门烟雨黑:描绘了傍晚的自然景象,烟雨弥漫、天色昏暗,情感显得忧郁。
- 一川舟檝趁归潮:以小船归航的景象,象征着生活的流动与变化,暗示对归属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遥远的山与近在咫尺的人作对比,增强了空间感。
- 拟人:用“手可招”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比,使诗歌结构更加严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对归属的渴望,情感细腻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北山:象征着距离与分隔。
- 行人: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烟雨:象征着朦胧与忧伤的情感。
- 舟檝:代表着归属与流动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座山分别位于哪个方向?
- A. 东西
- B. 南北
- C. 上下
-
“日暮海门烟雨黑”中“烟雨”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 A. 明亮
- B. 朦胧
- C. 喧闹
-
“一川舟檝趁归潮”中“趁归潮”是什么意思?
- A. 顺着潮流归来
- B. 逆流而上
- C. 不知归路
答案:
- B. 南北
- B. 朦胧
- A. 顺着潮流归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绘了送别与归途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 《登高》:通过自然景色抒发人生感慨,主题相近。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