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原仲》

时间: 2025-01-17 10:19:39

布及自昔有遗才,白首穷经隐涧隈。

门掩青山朝暮色,客来浊酒两三杯。

鸿冥岂复惊尘网,鹗荐虚闻达帝台。

我亦放情依一壑,云间杖屐喜相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访原仲
作者: 刘子翚 〔宋代〕

布及自昔有遗才,
白首穷经隐涧隈。
门掩青山朝暮色,
客来浊酒两三杯。
鸿冥岂复惊尘网,
鹗荐虚闻达帝台。
我亦放情依一壑,
云间杖屐喜相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刘子翚对原仲的访问,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惜。诗中提到“布及自昔有遗才”意指原仲在过去就有卓越的才华;“白首穷经隐涧隈”则描绘了一个年长者潜心研究经书,隐居于幽静之地的形象。随后,诗人描述了青山环绕、晨昏交替的自然景色,表达出一种静谧的生活氛围;当朋友来访,分享几杯浊酒,增添了几分温暖与欢愉。接着诗人提到“鸿冥岂复惊尘网”,表明这种超然生活不受世俗的干扰,最后以“我亦放情依一壑”收尾,表达了他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执着。

注释:

  • 布及:指覆盖、延展。
  • 白首:指年老,白发苍苍。
  • 穷经:指潜心研究经典。
  • 隐涧隈:隐居在山涧的幽僻之处。
  • 青山:指自然环境,象征宁静。
  • 浊酒:指普通的酒,带有亲切感。
  • 鸿冥:指大雁飞翔的天空,象征广阔无边。
  • 尘网:指世俗的纷扰。
  • 鹗荐:指鹗鸟,象征高远的志向。
  • 帝台:指权力的中心,象征世俗的荣华。
  • 杖屐:指拄杖和穿的木屐,表明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约1090-约1150),字子翚,号天南,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隐逸生活为题材。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该时期社会动荡,士人隐逸的风气盛行。刘子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选择与友人聚会、吟诗,表达了对社会纷扰的逃避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访原仲》是一首充满隐逸情怀的山水诗,诗人以自然景色勾勒出一种宁静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重视。开头两句“布及自昔有遗才,白首穷经隐涧隈”即点明了原仲的才华与隐居生活,给人以深刻印象。接着“门掩青山朝暮色”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优美,营造了幽静的氛围,似乎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诗中的“浊酒”不仅是招待朋友的饮品,更象征着一种亲近与温暖的情感交流,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诗的后半部分则引入了更高远的意象,“鸿冥岂复惊尘网”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而“我亦放情依一壑”则表现了诗人愿意与原仲共同享受这种隐逸生活的心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深切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布及自昔有遗才:原仲自古以来就有才华。
  2. 白首穷经隐涧隈:年迈后仍然在山涧隐修,研读经典。
  3. 门掩青山朝暮色:门前青山环绕,晨昏交替,显示自然之美。
  4. 客来浊酒两三杯:朋友来访,共饮几杯普通的酒,增添温暖。
  5. 鸿冥岂复惊尘网:大雁飞翔的天空,怎会被世俗的纷扰所打扰。
  6. 鹗荐虚闻达帝台:鹗鸟高飞,声传四方,象征高远志向。
  7. 我亦放情依一壑:我也愿意随意放情,依偎在山壑之中。
  8. 云间杖屐喜相陪:在云间行走,拄着杖,穿着木屐,享受悠闲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鸿冥”比喻自由的生活。
  • 对仗:如“白首穷经”与“门掩青山”形成对比,突出隐逸的主题。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浊酒:象征友谊与人情的温暖。
  • 鸿冥:象征自由与高远的志向。
  • 云间:象征悠闲与自在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浊酒”象征什么? A. 世俗繁华
    B. 友情与温暖
    C. 酒的醇厚
    答案:B

  2. 刘子翚的隐逸生活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自在
    C. 忧伤
    答案:B

  3. “鸿冥岂复惊尘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向往世俗生活
    B. 超脱世俗纷扰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比,刘子翚的《访原仲》更注重现实中的友谊与自然的和谐,而陶渊明则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隐逸生活。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在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子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