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三首》

时间: 2025-01-19 19:04:21

病怯春寒添絮衣,神情全减少年时。

仅堪田舍陪乡饮,难向湖亭看水嬉。

清旦羲和升日毂,回风王母带云旗。

管箫声散人归晚,独有萤穿马季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怯春寒添絮衣,
神情全减少年时。
仅堪田舍陪乡饮,
难向湖亭看水嬉。
清旦羲和升日毂,
回风王母带云旗。
管箫声散人归晚,
独有萤穿马季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身体虚弱而感到春寒料峭,心情也随之减退,仿佛失去了年轻时的活力。虽然只能在乡间的田舍与乡邻喝酒,但却无法去湖亭看水嬉戏。清晨时,太阳升起,温暖的阳光照耀大地,春风中飘动着仙女的云旗。傍晚时分,箫声悠扬,伴着归家的人们,唯有萤火虫在马的帷帐中穿行,增添了几分孤寂的气氛。

注释

字词注释:

  • :害怕、畏惧。
  • :增加、增添。
  • 絮衣:指轻薄的衣物,通常在春季穿着。
  • 神情:指人的精神状态和面容。
  • 乡饮:指乡间的饮酒聚会。
  • 湖亭:湖边的亭子。
  • 羲和: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
  • 升日毂:太阳升起。
  • 王母:王母娘娘,神话中的女神。
  • 管箫:一种乐器,代表音乐声。
  • 马季帷:马车的帷帐。

典故解析:

  • 羲和:出自《山海经》,羲和为太阳神,象征光明与希望。
  • 王母:王母娘娘是中国神话中的重要角色,象征着长生不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云,号菊隐,南宋时期的诗人,因其诗歌多描写人生感悟与自然景色而著称。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内心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孤独,身体病弱也加重了这种感受,因此表达了对美好春日的向往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病怯的身体与春寒作开篇,生动描绘了诗人因病痛而感受到的春日寒意和生命的脆弱。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往昔活力的追忆与现实孤寂的感慨。前四句突出诗人因身体虚弱而无法参与春日的欢乐活动,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后四句通过描绘清晨的阳光和傍晚的箫声,展示了春日的美好与人间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然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春寒、乡饮、湖亭、清旦、箫声等元素,既有自然的美丽,也有个人的悲苦。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既表现出对年轻时光的怀念,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怯春寒添絮衣:因病虚弱,春寒料峭,感到寒冷,所以需要多穿轻薄的衣物。
  2. 神情全减少年时:身体的虚弱使得精神状态也随之消沉,仿佛失去了年轻的活力。
  3. 仅堪田舍陪乡饮:虽然只能在乡间的小屋里与乡邻饮酒,生活的简单却也显得无奈。
  4. 难向湖亭看水嬉:无法前往湖边的亭子去看水面上的嬉戏,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5. 清旦羲和升日毂:清晨的时候,太阳神羲和升起,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6. 回风王母带云旗:春风中飘动着代表仙女的云旗,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7. 管箫声散人归晚:晚上的箫声响起,人们陆续归家,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8. 独有萤穿马季帷:只有萤火虫在马车的帷帐中穿梭,增添了一种孤独的情境。

修辞手法:

  • 对仗:前后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使画面生动起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冷暖与人情的冷暖,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寒: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乡饮:体现了人际之间的温情,但也显得孤单。
  • 湖亭:代表了向往的美好场所。
  • 羲和: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管箫:引发对美好回忆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羲和”是指: A. 月亮神
    B. 太阳神
    C. 风神

  2. “病怯春寒添絮衣”中的“怯”字可以理解为: A. 喜欢
    B. 害怕
    C. 忍耐

  3. 诗人无法去“湖亭”看水嬉是因为: A. 身体虚弱
    B. 天气不好
    C. 没有朋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夜泊牛津口》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自然的生机。
  • 《夜泊牛津口》:描绘了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与此诗在情感上有共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