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点绛唇(芍药)
原文展示:
独殿春光,此花开后无花了。
丹青人巧。不许芳心老。
密影翻阶,曾为寻诗到。
竹西好。采香歌杳。
十里红楼小。
白话文翻译:
独自享受春光,这花开后就没有其他花了。
画师的技艺高超,让人不忍心让芳心衰老。
浓密的花影翻越台阶,曾经为了寻诗而来。
竹林西边的景色真好,采香的歌声已经远去。
十里之外的红楼显得渺小。
注释:
- 独殿春光:独自享受春光,意指花的美丽和春天的独特。
- 丹青人巧:指画家手艺高超,"丹青"指的是画画的颜料。
- 芳心:指花的芳香和美丽。
- 密影翻阶:浓密的花影映照在台阶上。
- 竹西:指竹林西边的地方。
- 采香歌杳:采花的歌声已经消失。
- 十里红楼小:形容距离远,红楼在远处显得渺小。
典故解析:
- 芍药:芍药花常与春天相连,象征着爱情和美丽。
- 竹西:可能指的是与竹子有关的名胜古迹,寓意清雅脱俗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宋代词人,字士杰,号青松,生于南宋,精通文学。其作品多表现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尤其以词作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春天,表现了诗人对芍药花的赞美与对春天的感慨,反映了那一时期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点绛唇(芍药)》是一首极具细腻情感和艺术表现力的词作,通过对芍药花的描写,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开篇一句“独殿春光”,即刻引入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象,表明了诗人对春天的珍视和独特的体验。接下来,诗人提到“此花开后无花了”,不仅表达了芍药花的华美,也暗示了它的独特性和短暂性,令人感受到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丹青人巧”一句,表现出画家的技艺与花的美丽相得益彰,诗人通过这种比喻,提升了芍药花的艺术价值,仿佛在说,只有这样的花才能配得上如此巧妙的画作。而“密影翻阶”则描绘了花影在台阶上轻轻摇曳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灵动与变化。
最后几句“竹西好。采香歌杳。十里红楼小。”不仅描绘了竹林的美丽,也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的惋惜,最终形成了一种悠远的情感,令人沉醉在这优雅的春日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殿春光:独自享受春天的美好。
- 此花开后无花了:这朵花开了之后就没有其他花了,强调芍药的独特。
- 丹青人巧:画工技艺高超,描绘出花的美。
- 不许芳心老:不忍让这美丽的芳心衰老。
- 密影翻阶:花影在台阶上翻动,生动的描写。
- 曾为寻诗到:花影曾伴随诗人寻诗而来。
- 竹西好:竹林西边的风景美丽。
- 采香歌杳:采香的歌声已经远去。
- 十里红楼小:远处的红楼显得渺小,反映距离的遥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与春光比喻成美好事物。
- 拟人:花影仿佛有生命,轻轻摇曳。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芍药花的歌颂,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眷恋与短暂的感叹,揭示了美好事物易逝的主题,深刻而富有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生机与希望。
- 芍药:美丽、短暂的爱情的象征。
- 竹西:清幽的自然环境,象征诗意的栖息地。
- 红楼:繁华与渺小的对比,表现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丹青人巧”指的是谁的技艺? A. 诗人
B. 画家
C. 种花人
D. 音乐家 -
填空题:诗中“独殿春光”表达了诗人对__的珍视。
-
判断题:诗中“十里红楼小”表达了对美丽事物的赞美。
A. 对
B. 错
答案:
- B
- 春光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比较张炎与李清照在描写春天的不同风格,张炎细腻入微,李清照则更显深情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