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寺》

时间: 2025-01-19 14:47:18

见说菩提寺,峰多不易寻。

其间饶水石,我辈好登临。

绕树绿云满,到门黄叶深。

徘徊不忍去,空翠落庭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见说菩提寺,峰多不易寻。
其间饶水石,我辈好登临。
绕树绿云满,到门黄叶深。
徘徊不忍去,空翠落庭阴。

白话文翻译:

听说菩提寺的山峰很多,不容易找到。在寺中有丰富的水和石,正适合我们游玩。环绕着树木,绿意浓郁,走近大门,满地的黄叶显得深沉。我在这里徘徊不忍离去,空灵的翠色笼罩了庭院,留下阴影。

注释:

  • 菩提寺:指的是一种佛教寺庙,菩提意为觉悟、智慧。
  • 峰多不易寻:山峰很多,难以寻找。表达了菩提寺地理位置的隐秘。
  • 饶水石:水和石头丰富,形容寺庙的自然环境优美。
  • 绕树绿云满:树木环绕,绿意如云,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 黄叶深:秋天的黄叶,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 徘徊不忍去:在这样的环境中,心中依依不舍,留恋不已。
  • 空翠落庭阴:空灵的翠色落在庭院中,形成阴影,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典故解析:

菩提寺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菩提树是释迦牟尼觉悟成佛的地方,象征着智慧与觉醒。在古诗中,菩提寺常常代表一种静谧的修行环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心灵安宁与追求智慧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寿彤,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及个人的哲学思考,擅长抒情与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菩提寺》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佛教思想的融合期。诗人在游览菩提寺时,被其清幽的环境所吸引,心中产生了对自然与心灵的深思。

诗歌鉴赏:

傅寿彤的《菩提寺》以菩提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以及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全诗围绕着“寻”和“忍去”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在游览中的迷失与思索。首句“见说菩提寺,峰多不易寻”,便营造了一种神秘感,提示读者菩提寺的独特与隐秘。而“其间饶水石,我辈好登临”则引导读者感受到寺庙中丰富的自然景观,激发了诗人游玩的兴致。

在后面的描绘中,诗人通过“绕树绿云满,到门黄叶深”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气息,浓厚的绿意与落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最后两句“徘徊不忍去,空翠落庭阴”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不舍,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令人心生向往。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见说菩提寺,峰多不易寻:听说菩提寺的山峰很多,不容易找到,暗示其隐秘和神秘。
  2. 其间饶水石,我辈好登临:寺内水石丰富,适合游人游玩,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向往。
  3. 绕树绿云满,到门黄叶深:树木环绕,绿意盎然,秋天的黄叶使景象更显深沉。
  4. 徘徊不忍去,空翠落庭阴:在此环境中徘徊,不愿离去,空灵的景致让人心生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心情结合,使用“绿云”形容绿意浓厚。
  • 对仗:如“绕树绿云满”和“到门黄叶深”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徘徊不忍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景色展开,表达了对菩提寺的敬仰与留恋,体现了人对心灵宁静与智慧的追求,传达了哲学思考与人生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菩提寺:象征智慧与宁静。
  • :代表隐秘与探索。
  • 水石:自然的丰盈,象征生命的活力。
  • 黄叶:秋天的象征,代表时光的流逝。
  • 空翠:象征清幽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菩提寺的特点是什么? A. 山峰众多
    B. 交通便利
    C. 人烟稀少
    D. 历史悠久

  2. 诗中“绕树绿云满”描绘了什么? A. 醉酒之景
    B. 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
    C. 寺庙的历史
    D. 人的烦恼

  3. 诗人对菩提寺的感情是怎样的? A. 失望
    B. 留恋
    C. 疏远
    D. 恐惧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以自然景色为主题,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李白《庐山谣》:通过壮丽的山水描绘,展示个人的豪情与理想。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傅寿彤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