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时舅氏初贬官池州)》

时间: 2024-12-31 03:11:57

孤贱易蹉跎,其如酷似何。

衰荣同族少,生长外家多。

别国桑榆在,沾衣血泪和。

应怜失行雁,霜霰寄烟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贱易蹉跎,其如酷似何。
衰荣同族少,生长外家多。
别国桑榆在,沾衣血泪和。
应怜失行雁,霜霰寄烟波。

白话文翻译:

孤独而卑贱的我容易迷失方向,这种境遇又怎么能与他人相比呢?
家族中衰败和荣华的成员少之又少,而在外生长的人却越来越多。
在他乡的桑榆树下,沾湿了衣襟的是血泪交织的情感。
想必会怜惜失群的大雁,那霜雪与烟波的寄托。

注释:

字词注释:

  • 孤贱:孤独而卑贱。
  • 蹉跎:浪费时光,迷失方向。
  • 桑榆:桑树和榆树,常用来指代家乡或故土。
  • 沾衣:指衣服沾湿,形容悲伤的情感。
  • 霜霰:霜和雪,象征寒冷和孤独。
  • 寄烟波:寄托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形容漂泊的感觉。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失行雁”可以看作是一种隐喻,象征着失去方向、孤独漂泊的状态。古代文人常以大雁为象征,表达离别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约735年-798年),字子翚,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但在文学上颇有成就。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清丽,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卢纶拜访其舅舅时,舅舅因贬官而赴池州,诗中流露出对亲人的关切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孤独与卑贱的心境为开篇,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深刻反思。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首先对比了自己与他人的生活境遇,显示出一种无奈与悲哀。随后,诗人通过“衰荣同族少,生长外家多”的句子,揭示了家族衰败与外族繁荣的对比,反映出对家族历史的惋惜和对社会变迁的无奈。最后,通过对“失行雁”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对漂泊不定的生活的深切同情,仿佛是在诉说自身的孤独与离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而富有韵味,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深邃思考和对人情冷暖的敏锐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贱易蹉跎:指自己在社会中处于孤独及卑贱的地位,容易迷失人生方向。
  • 其如酷似何:感叹自己的处境究竟与他人有何不同,表达一种无奈的情绪。
  • 衰荣同族少:家族中荣华与衰败的人数已经少得可怜,反映出家族的衰落。
  • 生长外家多:在外成长的人却越来越多,暗示着对传统和故土的疏离。
  • 别国桑榆在:在他乡的桑榆树下,象征着对故土的怀念。
  • 沾衣血泪和:沾湿衣襟的是流淌的血泪,表达对离别的伤感。
  • 应怜失行雁:对失去方向的大雁表示怜惜,隐喻自己的孤独。
  • 霜霰寄烟波:霜雪寄托在烟波之上,描绘出一种苍凉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失行雁”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对仗:诗中对偶句的运用使诗句更加工整。
  • 意象:如“桑榆”、“血泪”等意象浓厚,富有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孤独与家族的衰落,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家族情感的追溯,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贱:象征社会底层的无奈。
  • 桑榆:象征故乡与根源。
  • 失行雁:象征漂泊与失落。
  • 霜霰:象征寒冷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失行雁”象征什么?
    A. 迷失方向的人
    B. 成功的人
    C. 喜欢游玩的鸟

  2. “衰荣同族少”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家族兴旺
    B. 家族的衰落
    C. 对未来的希望

  3. 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受是?
    A. 自豪
    B. 无奈与悲伤
    C. 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 李白《静夜思》:思乡情切,表达对故土的怀恋。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卢纶的这首诗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孤独和对家族的思考,而王维则抒发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悲凉,后者宁静,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艺术》
  • 《唐代诗人卢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