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见《昭代词选》、《词综补》》
时间: 2025-01-19 17:27:19意思解释
采桑子 见《昭代词选》、《词综补》
作者: 宋凌云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从来不识悲秋意,爱月登楼。
爱月登楼。
玉笛横吹天际浮。
而今识尽悲秋意,独倚香篝。
独倚香篝。
两点春山只驻愁。
白话文翻译:
我从来不懂得秋天的悲伤,只是喜欢在楼上欣赏月光。
我喜欢在楼上欣赏月光,
那婉转的玉笛声在天际飘荡。
而如今我已经领悟了秋天的悲伤,只能独自倚靠在香篝旁。
我独自倚靠在香篝旁,
两点青山只让我感到满心愁绪。
注释:
- 悲秋意: 秋天的悲伤情绪,常与萧瑟的秋风、凋零的树叶等意象相关。
- 登楼: 指在高处观景,通常是思考和抒情的场所。
- 玉笛: 指一种精美的笛子,象征音乐的优美和悠远。
- 香篝: 香篝是点燃的芳香的篝火,象征温暖和孤独的情感。
典故解析:
- 香篝: 在古代诗词中,篝火常常象征着温暖和孤独,常用于抒发思乡或思念的情感。
- 春山: 春天的山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而在这里却因愁绪而显得沉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凌云是清代的词人,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风格柔和。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一个秋季的夜晚,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感受,表达了对秋天悲凉情绪的领悟,反映了个人情感的成长与变化。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通过抒情的方式,展现了诗人从无知到领悟秋天悲意的心路历程。前半部分,诗人回忆昔日对秋天的无感,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态度,喜欢登楼赏月,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中。而后半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意识到秋天的悲伤,独自倚靠在香篝旁,感受到愁绪的压迫。诗中通过“玉笛横吹”和“香篝”这两个意象,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反映出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深刻联系。整首词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在时间流逝中的心境转变,情感深邃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从来不识悲秋意,爱月登楼。”: 诗人回忆过去对秋天的无知,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单纯享受。
- “玉笛横吹天际浮。”: 通过音乐的意象,增添了画面的美感,象征着一种飘渺的意境。
- “而今识尽悲秋意,独倚香篝。”: 诗人意识到秋天的愁苦,独自一人感受孤独。
- “两点春山只驻愁。”: 春天的青山在愁绪中显得无力,强调了内心的沉重。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感受,强化情感的变化。
- 意象: “玉笛”和“香篝”作为意象,富有象征意义,传达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感受,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感情的细腻变化,反映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感的感悟。
意象分析:
- 玉笛: 代表着美好和乐趣,但也暗含孤独。
- 香篝: 象征着温暖与孤独的情感交织。
- 春山: 代表生机与希望,但此时却因愁苦而显得苍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从来不识什么情感?
- A. 悲秋意
- B. 喜春意
- C. 爱月意
- D. 无忧意
-
在诗中,诗人独自倚靠在什么旁边?
- A. 繁花
- B. 香篝
- C. 明月
- D. 青山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诗词对比:
- 比较宋凌云的《采桑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对秋天情感的细腻描写,但李清照更加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而宋凌云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变化。
参考资料:
- 《宋凌云的词与其时代》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