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道原自何氏宅步至景德寺
前时偶见花如梦,红紫纷披竞浅深。
今日重来如梦觉,静无余馥可追寻。
白话文翻译:
我与朋友从何氏的宅子步行至景德寺。
早前偶然看到花朵,宛如梦境,红色和紫色交错着,争相展示着深浅不同的色彩。
今天再来,仿佛梦境逐渐清晰,但周围静悄悄的,已无花香可追寻。
注释:
字词注释:
- 前时:之前的时间。
- 如梦:像梦一样,形容美好、虚幻的状态。
- 纷披:形容花朵色彩纷繁,交错繁茂的样子。
- 今日:今天,指当前的时间。
- 重来:再一次来到。
- 静无余馥:周围非常安静,没有剩余的花香。
典故解析:
-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景德寺”这一地名,反映了宋代的文化背景,是当时文人游览名胜、吟诗作对的常见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致力于改革政治与经济。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王安石的游览经历密切相关。他常常在闲暇时游历名胜,感受自然之美,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花朵美景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与道原自何氏宅步至景德寺》是一首表达对自然景色和时间感怀的诗。诗中,王安石通过对比早前与今日的感受,表现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追忆。开头两句中“前时偶见花如梦,红紫纷披竞浅深”,描绘了花朵的色彩斑斓,仿佛是梦中的美景,生动形象,令人心驰神往。花开时的繁盛与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了生命的热烈与美好。然而,转折至“今日重来如梦觉,静无余馥可追寻”时,诗人却感到一种无奈与失落。原本的美景已不复存在,花香也随之消散,令人感到遗憾。这种浓郁的对比,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深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引发读者对生活和时间的思考,展现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细腻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时偶见花如梦”:回忆起早先见到花朵时的美好,形容那一刻如同做梦般的愉悦。
- “红紫纷披竞浅深”:描写花色的丰富多彩,红色与紫色交错,形成了美丽的画面。
- “今日重来如梦觉”:今天再次来到此地,梦境般的美好却已不再。
- “静无余馥可追寻”:周围宁静,已没有花香可以追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花朵被比作梦,增强了花的美丽与短暂的意象。
- 对仗:诗中“红紫纷披”与“竞浅深”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景象,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和青春,代表生命的短暂与瞬息万变。
- 梦:隐喻美好的回忆和渴望,反映出如梦般的美好景象。
- 静:象征着孤独和内心的宁静,提示读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何氏宅”是指什么? A. 一座寺庙
B. 一位朋友的家
C. 一处名胜 -
诗中描绘的花朵颜色有哪些? A. 红色和白色
B. 红色和紫色
C. 黄色和蓝色 -
诗人对“今日重来”的感受是? A. 依然如昔
B. 感到失落
C. 感到欢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安石的《与道原自何氏宅步至景德寺》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
- 主题:王安石关注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消逝,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与生活的即时享受。
- 风格:王安石的诗如梦般细腻,李白则豪放奔放,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