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蔼蔼春风入水村,
森森乔木映朱门。
高人遗迹空佳句,
谁识旌阳後世孙。
白话文翻译:
温暖的春风轻柔地吹入水边的小村庄,
高耸的树木映衬着红色的大门。
高人留下的诗句已经无人问津,
谁能识得旌阳的后代子孙呢?
注释:
- 蔼蔼:形容春风温暖和煦。
- 水村:指水边的小村庄,常见于江南地区。
- 朱门:红色的大门,象征富贵和尊荣。
- 高人:指有才华的人,通常是指诗人或文人。
- 遗迹:留下的痕迹或作品。
- 旌阳:指历史上的一个地方,这里用于引申指代其后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上推崇古文,倡导“文以载道”,并在政治上进行改革,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王安石游览祈泽寺时,看到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迹,产生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人物与后代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这首《祈泽寺见许坚题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沉思。首句“蔼蔼春风入水村”,描绘出春风的温暖,仿佛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种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命力。接着,诗人通过“森森乔木映朱门”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村庄画面,树木的茂盛与大门的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在后两句中,诗人转向历史的反思,提到“高人遗迹空佳句”,表达了对高人(伟人、诗人)所留下的佳作无人问津的惋惜,反映出一种对历史的无奈与感慨。“谁识旌阳后世孙”则进一步强调了后代对前人的遗迹和成就的漠视,流露出诗人对历史传承的忧虑。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王安石的文学才情和哲思深邃的特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蔼蔼春风入水村”:春风轻柔地吹入水边的小村庄,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
- “森森乔木映朱门”:高大的树木映衬着红色的大门,暗示着生机和繁荣。
- “高人遗迹空佳句”:历史上杰出人物遗留下来的诗句如今无人问津,揭示了对历史的反思。
- “谁识旌阳後世孙”:对后代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忽视表示遗憾。
修辞手法:
- 对仗:首两句中“春风”与“乔木”形成对比,展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 意象:春风、乔木、朱门等意象交织,富有生机与美感。
- 反语:提到“空佳句”与“无人识”,反映对历史的无奈与对后代的忧虑。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的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后代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诗中蕴含着王安石对人生、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忧虑,展现了其独特的文人情怀。
意象分析:
- 春风:象征温暖与希望,代表生机与活力。
- 水村:自然环境的美好,体现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
- 乔木:象征着坚韧与长久,寓意历史的延续。
- 朱门:象征富贵与地位,反映人文环境的繁荣。
- 高人:历史上的伟人,象征才华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蔼蔼春风”中的“蔼蔼”是什么意思? A. 温暖
B. 凉爽
C. 寒冷
答案:A -
“谁识旌阳后世孙”中“旌阳”指的是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事件
答案:A -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悲伤
B. 伤感与思考
C. 喜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对比王安石的《祈泽寺见许坚题诗》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但王安石更加强调历史人物的遗迹及后代的忽视,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人间苦难的关怀。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