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感》

时间: 2024-12-29 16:40:05

候潮门外浙江西,曾忆浮舟自此归。

万古波涛今日是,一身踪迹昔人非。

愁侵壮齿头先白,泪入秋风眼易眵。

日暮彷徨不能去,连堤疏柳更依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候潮门外浙江西,曾忆浮舟自此归。
万古波涛今日是,一身踪迹昔人非。
愁侵壮齿头先白,泪入秋风眼易眵。
日暮彷徨不能去,连堤疏柳更依依。

白话文翻译:

在候潮门外的浙江西边,我曾经在这里乘船归来。
如今万古的波涛依旧,而我这一身的踪迹却已不再是昔日的人。
忧愁使我年轻的牙齿渐渐变白,眼泪在秋风中更容易模糊视线。
夕阳西下,我徘徊不去,堤岸上的细柳更加显得依依不舍。

注释:

  • 候潮门:位于浙江一带的水域,是潮汐变化明显的地方。
  • 浮舟:指乘坐的小船。
  • 万古波涛:指长久以来的波涛,象征时间的流逝。
  • 踪迹:指个人的经历和存在。
  • 愁侵壮齿:忧愁侵袭,使得年轻的牙齿白了。
  • 泪入秋风眼易眵:在秋风中,眼泪更容易模糊视线。
  • 连堤疏柳:指岸边的柳树,表现出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诗中“万古波涛”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回,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诗人对浙江水域的回忆,或许是在他离开故乡或经历人生变迁之际,对过去的思念与怀念。

诗歌鉴赏:

《浙江有感》这首诗通过对浙江水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开篇描绘了候潮门外的景象,激发了诗人对过去乘船归来的回忆,情景交融,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接下来的“万古波涛今日是,一身踪迹昔人非”,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自我存在的反思,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力,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诗人用“愁侵壮齿头先白”道出了时光带来的忧愁与变化,年轻的容颜因忧愁而变老,生动而深刻。最后两句“日暮彷徨不能去,连堤疏柳更依依”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夕阳西下,诗人徘徊在堤岸,面对着即将逝去的光阴和离别的柳树,心中充满了无奈与不舍。整首诗情感深邃,细腻入微,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候潮门外浙江西:描绘地点,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时空氛围。
  2. 曾忆浮舟自此归:引入个人经历,表达对过往的怀念。
  3. 万古波涛今日是:感叹自然的恒久不变,反衬个人的变迁。
  4. 一身踪迹昔人非:强调个人的消逝与历史的无情。
  5. 愁侵壮齿头先白:通过身体变化表现内心忧愁。
  6. 泪入秋风眼易眵:描绘情感的脆弱与细腻。
  7. 日暮彷徨不能去:表现对时间的无奈及对未来的迷茫。
  8. 连堤疏柳更依依:用柳树表现依依惜别的情感,增强情绪的渲染。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侵壮齿”,将愁苦与身体变化结合。
  • 拟人:柳树“依依”,赋予柳树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如“泪入秋风眼易眵”与“日暮彷徨不能去”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浙江水域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追忆,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故土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浙江:象征故乡和过往的记忆。
  • 浮舟:代表自由与青春的时光。
  • 波涛: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秋风:传达忧伤与思念的气息。
  • 疏柳:象征离别与依依不舍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浙江有感》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王回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候潮门”是在哪里?

    • A. 江苏
    • B. 浙江
    • C. 福建
  3. 诗中“万古波涛”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自然的美丽
    • C. 个人的成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更侧重于社会现实与个人的奋斗,而王回的《浙江有感》则更为个人化,侧重于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王回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