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后四首》

时间: 2024-12-29 02:18:08

蜃云瀰漫首重搔,城郭隳残落羽旄。

却敌总戎都免冑,拍张诸将孰衔刀。

空劳豹略占风角,唯见龙旗逐海涛。

要塞连朝齐失险,却将砥柱仗灵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事后四首
作者: 赖承裕 〔清代〕
蜃云瀰漫首重搔,城郭隳残落羽旄。
却敌总戎都免冑,拍张诸将孰衔刀。
空劳豹略占风角,唯见龙旗逐海涛。
要塞连朝齐失险,却将砥柱仗灵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感慨历史变迁和战乱无常的情绪。开头提到蜃气云雾弥漫,仿佛是战争的前兆,城池已经残破,战旗飘落。面对敌人,统帅们却不再披甲,问谁能手握兵器。诗人感叹,虽然有狡猾的战术,却只能看到龙旗随海浪飘荡。最后,尽管险要的关隘已经失守,仍然希望能依靠坚实的柱石来支撑大局。

注释

  • :传说中的一种海中生物,能变幻出云雾。
  • 城郭:城池和防御工事的总称。
  • 羽旄:古代军队的旗帜。
  • 免冑:不再佩戴头盔,象征放弃战斗。
  • 拍张:指呼唤或指挥。
  • 豹略:指狡猾的战术。
  • 龙旗:象征着国家或军队的旗帜,常用于形容威势。
  • 灵鳌: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坚固的支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赖承裕,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多反映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思。他的诗风注重情感的真挚与意象的丰富,常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抒发对国家沦陷的痛心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状态。

诗歌鉴赏

赖承裕在《感事后四首》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中的凄凉与无奈,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蜃云瀰漫”一语,运用了自然现象来隐喻战乱的预兆,传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接下来的“城郭隳残”,则直击历史的惨痛,展现出城池的破败与士气的低落,令人心生怜悯。

“却敌总戎都免冑”一句,揭示了统帅们在战乱中的无能与被动,反映出一种对抗敌人无计可施的无奈。诗人通过“拍张诸将孰衔刀”的质问,突显了指挥的混乱与将士的迷茫,展现出一幅悲壮的战争画面。

而后“空劳豹略占风角”,则通过对比表现出虽然有狡诈的谋略,但在实际战斗中却无法改变困境,这种无力感让人倍感压抑。最后的“要塞连朝齐失险”,更是将痛苦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忧虑,寄托了对未来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历史背景的深思,情感深邃而复杂,使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时代感和历史的沉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蜃云瀰漫首重搔:蜃气弥漫,似有重大的事情发生,暗示着战乱的到来。
  2. 城郭隳残落羽旄:城池残破,军旗飘落,描绘出战乱的惨状。
  3. 却敌总戎都免冑:面对敌人,统帅们却不再披甲,象征放弃斗争。
  4. 拍张诸将孰衔刀:质问谁能在混乱中指挥,表现出对战争的无奈。
  5. 空劳豹略占风角:即使有狡猾的策略,但难以改变局势。
  6. 唯见龙旗逐海涛:看到的只是随浪而动的龙旗,象征着无力与迷茫。
  7. 要塞连朝齐失险:险要的关口已被攻破,国家的安全岌岌可危。
  8. 却将砥柱仗灵鳌:但仍希望能依靠坚固的支柱来捍卫大局。

修辞手法

  • 比喻:蜃云与龙旗的比喻,形象生动地传达了战争的氛围和国家的状况。
  • 对仗:诗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战乱的无奈、国家的沉沦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展开,充满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思与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蜃云:象征战乱的征兆与不安的未来。
  • 城郭:代表国家的安全与防御,破败则象征国家的沦陷。
  • 龙旗:象征国家的威望与力量,随波逐流则表现出无力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蜃云”象征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战乱的征兆
    • C. 和平的象征
  2. “却敌总戎都免冑”意思是?

    • A. 统帅们不再披甲
    • B. 统帅们勇敢作战
    • C. 统帅们战斗失败
  3. 诗中提到的“龙旗”象征什么?

    • A. 国家威望
    • B. 战士们的勇气
    • C. 自然的力量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赖承裕的诗更侧重于战乱的惨痛与无奈,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寄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对清代诗人的生平及风格进行深入研究的书籍。
  • 《古诗词鉴赏指南》:帮助读者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