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邠守宋席去来卜居与南园为邻》

时间: 2025-01-04 08:45:56

弱冠交游鬓发苍,饱谙官况好深藏。

闲居共买一廛地,尽老常依数仞墙。

虽喜卜邻同晏子,尚惭推宅异周郎。

何时税此凭熊驾,倚杖相迎立路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弱冠交游鬓发苍,
饱谙官况好深藏。
闲居共买一廛地,
尽老常依数仞墙。
虽喜卜邻同晏子,
尚惭推宅异周郎。
何时税此凭熊驾,
倚杖相迎立路傍。

白话文翻译:

年少时与朋友交游,头发已渐渐变白,
对官场的事情深有体会,却选择隐居不问世事。
闲暇时我们一起买下这块地方,
老来仍依靠着那几尺高的墙。
虽然乐于做邻居像晏子那样,
却又感到惭愧,家居却比不上周郎。
什么时候能向您请教,
倚杖在路旁相迎?

注释:

  •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象征年轻。
  • 鬓发苍:鬓角的头发已经变白,暗示年岁已高。
  • 饱谙官况:对官场的事情非常熟悉。
  • 深藏:隐居,隐秘地生活。
  • 闲居:安静地生活。
  • 一廛地:一块地方,指他们共同购买的土地。
  • 数仞墙:几尺高的墙,形容居所的简单。
  • 晏子:指晏婴,春秋时期的隐士,因其智慧和隐居而著称。
  • 周郎:指周瑜,三国时期的名将,英俊而有才华。
  • 凭熊驾:指以车驾为凭,表示有地位的人到访。
  • 倚杖相迎:用拐杖倚靠在路旁,迎接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提倡理学,反对权臣专权,主张清明政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司马光晚年,表达了他隐居生活的愿望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提到的晏子和周郎,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通过年轻的交游与如今的苍白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时光的流逝以及个人的变化。诗人饱谙官场之事,却选择深藏不露,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淡然。接着,诗中描绘的闲居生活,虽然有人情味,却也透露出一丝孤独和对理想的追求。最后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渴望与期待,充满了温情和向往。

全诗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司马光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与政治家的深邃思考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所引用的历史人物更增强了诗歌的文化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弱冠交游鬓发苍:描述年轻时的交友,现在已是白发苍苍,强调时间的流逝。
  2. 饱谙官况好深藏:表明对官场的了解,选择隐居生活。
  3. 闲居共买一廛地:与朋友一起购买土地,象征着对安静生活的追求。
  4. 尽老常依数仞墙:老来仍依靠着这块地方,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5. 虽喜卜邻同晏子:乐于与智者为邻,表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6. 尚惭推宅异周郎:感到惭愧,自己的居所比不上周瑜,反映出自谦。
  7. 何时税此凭熊驾:期待有地位的朋友来访,表现出对友谊的渴望。
  8. 倚杖相迎立路傍:用拐杖迎接朋友,象征着热情与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弱冠交游”和“鬓发苍”,形成对照。
  • 比喻:将时间的流逝比作鬓发的苍白。
  • 象征:墙象征着隐居生活的简单与安宁。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司马光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鬓发苍:象征年华已逝,表达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晏子与周郎:分别象征智慧与才华,表达诗人对理想朋友的向往。
  • :象征隐居生活的安宁与简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弱冠”指的是几岁?

    • A. 18岁
    • B. 20岁
    • C. 22岁
    • D. 25岁
  2.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 A. 热衷
    • B. 无所谓
    • C. 深谙而不问
    • D. 参与其中
  3. “倚杖相迎立路傍”表达了诗人何种情感?

    • A. 孤独
    • B. 期待
    • C. 忧伤
    • D. 欢喜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司马光的《和邠守宋席去来卜居与南园为邻》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司马光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期待。

参考资料:

  • 《资治通鉴》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